首页 > > 57

四大證券報力挺IPO 制度建設再引激辯

2017-06-13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證券日報》、《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齊聲力挺IPO市場化,再加上上周五《證券時報》亦發布類似觀點,這給近期圍繞「該不該暫停IPO」的股市論戰再添波瀾。有專家認為,暫停IPO並不能解決問題,股民應正視中國股市估值過高的現實。亦有專家認為,應正確理解韓志國的言論,所謂叫停IPO或讓IPO發行大幅減少,只是制度建設的前提,先嚴厲把關入市門檻,再清理市場已有的垃圾,這是兼顧中國股市現狀的正確步奏。也有聲音稱,四大報力挺IPO說明了監管層態度,股民需要心中有數。

  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見習記者 施美

  關門建設恐難奏效

  雖然暫停IPO並不能救市是市場共識,但財經評論人余豐慧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股市的監管層每周發行超過10隻股票,對市場衝擊也確實太大。大家不要誤解韓志國所謂叫停IPO或是IPO發行大幅度減少的意思,韓志國是市場派,一直堅持中國必須走陽光、公開、透明的市場化道路。他炮轟IPO,並非反對推進IPO註冊制,而是因為現在上市公司的造假非常厲害,而監管部門沒有機制、沒有方法去制止造假。另一方面,中國股市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退市制度,「光吃不拉」。這樣的情況下,還保持高速的IPO顯然只會讓市場變得更加混亂,現在的當務之急顯然是先建設制度基礎。

    余豐慧認為,IPO註冊制,幾乎是每個發達國家股市的必然歸宿,是市場化的標誌。A股市場也一定要走向IPO註冊制,不然杜絕不了IPO發行階段的腐敗尋租問題,而且市場會越來越扭曲。但是,IPO註冊制或者加快IPO都要有先決條件。如果,監管部門能夠保證所有上市公司的報表、財報是真實、透明的,那麼就能夠實行IPO註冊制,加快IPO速度,不僅每周10隻,就算20隻都可以。很明顯監管部門不能保證。那麼如果監管部門能夠保證上市公司出了問題能夠得到追究,勒令問題公司退市,並且對此公司上市過程中的審查機構、中間機構,包括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以及發行委員會的發行委員進行強力追責,那麼IPO註冊制也能實現。可是這一點監管部門可能也難以保證,那監管部門能否把監督和監察的權力放歸市場,讓媒體、股民和機構來揭露造假行為,並讓造假公司得到應有懲處?如果這些都做不成,那麼IPO註冊制從何談起?

  也要考慮機會成本

  雖然「關起門來搞建設」比較容易實施,但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認為,假如按照韓志國的建議,在制度理想化之前暫停新股發行,中國將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大量創新企業無法上市,風險投資缺乏退出機制而萎縮,優秀企業蜂擁海外上市。並且也剝奪了股民購買便宜股票的權力。

  他還認為,證券市場步履蹣跚,註冊制改革一再延宕。究其根本,是因為中國證監會無法放棄股指,而這一局面的背後則是洶湧的「韓志國式股市民粹主義」。所謂民粹主義,就是簡單迎合民眾的「心理痛點」,但給出的解決方案往往是粗暴、治標不治本、不理性的,因此也很難有好的效果。民粹主義更像情緒的宣洩,而非負責任的治國之道。目前中國股市所體現出的民粹主義特徵可以歸納為:不承認(至少是不願正視)股市估值過高、泡沫嚴重的真相;誇大新股發行的負面影響,將其作為「假想敵」;混淆長期利益(上市公司創造價值能力)與短期利益(股價漲跌)。

  對接註冊制 A股腰斬

  不管怎麼說,四大證券報聯合力挺IPO,基本說明了監管層的態度。余豐慧表示,不管支持也好,反對也好,這場論戰中雙方都提出了值得高層採納的觀點。然而對於廣大股民來說,風暴可能剛剛開始。中國股市還有一個現實是,股市主力是散戶而不是機構。散戶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一直加大股票供給,股市一直漲不起來,90%以上的散戶投資者將承受不住壓力。

  有論者認為,站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視角,中國必須從「城鎮化+房地產+地方債+貨幣超發」的「印鈔時代」,向「IPO註冊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場經濟+大金融」的「股票時代」發展。否則,等待中國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而目前A股的市盈率中位數仍然高達61倍,創業板更是高達96倍,A股必須整體上腰斬,才能對接IPO註冊制。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