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國語”地位遭稀釋 “台獨”都不打算說中國話了嗎?

2017-07-25
来源:海外網

  台灣文化部門七月初公告“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陸續舉辦六場公聽會。在7月23日舉行的最后一場公聽會上,台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鄭麗君宣示,將編列預算籌辦“台語頻道”,訂定“台語”及“台灣手語復振辦法”,甚至研擬將把“台灣手語”也納為官方語言,并要求語言文化的尊重“多元”。

  此草案一出,立即引起外界的質疑。據台媒《中國時報》24日報道,蔡當局打著促進“轉型正義”、“語言平權”的旗號,使台灣長期處于主導地位的“國語”即將面臨漸遭“稀釋”、“去(單一)國語化”的命運。

  台灣校園中的閩南語成語(圖片來源:聯合報)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認為,其實今天在台灣,出了台北市的范圍,閩南語還是強勢語言,不必刻意去強調閩南語,沒有文化斷層的問題。因此,現實生活中并沒有特別需要用公家資源強化(閩南語)的必要。民進黨當局做這種動作,不能從文化的角度解讀,而是要從政治角度解讀。他認為,台當局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本身想要的是“去中國化”,這是一種“文化台獨”的做法。

  天津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則表示,台灣文化部門這種做法是“打著發展的幌子,包藏特殊不可告人目的”。語言是重要的文化、政治載體,國家語言應是漸進“融合”的,但台灣文化部門的做法是漸進“拆解”,是瓦解國家語言承擔的使命,是“柔性台獨”。

  在語言層面搞“去中國化”對于執政的民進黨并非首次,早在陳水扁時期,民進黨試圖推動2003年“語言平等法草案”、2007年“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兩度“立法”未獲成功。鄭麗君23日表示,將盡快將草案送行政機構審查,并希望下個會期送立法機構。

  蔡當局這次大張旗鼓推進“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也引起島內網友的批評。有網友評論稱,孫中山沒有把粵語定列官方語言,蔣介石沒有將浙江話列為官方語言,李登輝陳水扁也沒有把閩南話列為官方語言,而蔡英文卻把她的“母語”客家話列為官方語言。

  更有網友評論稱,閩南話、客家話都是中國地方方言,蔡英文上台后搞的“客家委員會”卻將日語混入其中,謝謝變成“阿里加多”、對不起變成“斯里麻生”。后來,因外界廣泛質疑“客語認證詞匯資料庫”具有“皇民化”色彩,該資料庫已經下架重新修訂。

  台灣知名作家王豐則評論稱,如果蔡當局真要搞“文化台獨”,即便把所謂“台灣話”列入“國語”一種,那也不能達到“台獨”的真正目的。除非,能夠創出一套新的文字、語言,去凌駕現有的“中國語文”內容。否則,訂立“國語法”這件事,根本是台灣“台獨”的“玻璃心”作祟,是一種無法抗拒統一大趨勢的無力,而又蒼白的隔海陳抗。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