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新抗凝血藥減房顫患者中風風險

2017-07-2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本港因心房顫動(又稱「房顫」)引致缺血性中風的患者過去15年間增加近3倍。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適當服用抗凝血藥物能有助減低房顫患者出現缺血性中風的風險。

  心房顫動致中風15年升3倍

  房顫是心律不正的一種。現時,全球患者約有3300萬人,單是中國的患者數字於過去11年間已增加20倍。本港估計約超過7萬人受此癥困擾。

  為了解本港因房顫引致中風的趨勢及掌握病人服用適當抗凝血藥物的情況,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團隊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團隊檢視1999年、2004年、2009年及2014年,近4000名因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而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資料,發現因房顫而中風的患者數字由1999年的84人,增加3倍至2014年的321人。其餘病人則大部分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中風,數字在過去15年未有明顯上升。

  15年間因房顫引致中風的病人數字,雖仍以80歲以上的長者占大多數,但在65至72歲這年齡組別的增幅最為顯著。

  七成中風病人無服抗凝血藥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利國偉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醫生表示,房顫病人應服用抗凝血藥以減輕中風風險。但是次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有七成因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的病人,在中風前并無接受抗凝血藥治療,估計是與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有引致出血的副作用有關。由於不少病人同時患有需服用同樣可致出血藥物的其他疾病,例如因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病人須服用亞士匹靈,為免進一步增加出血的風險,部分病人和醫生對華法林持較保守的態度。

  近年已有新型抗凝血藥物「非維生素K拮抗劑抗凝血藥」(簡稱NOAC)可將出血風險減低,對於長者或同時患有缺血性心臟病的病人可有效地預防因房顫而引致的中風。

  服用新藥仍須由醫生評估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專業顧問蘇藹欣醫生表示:「在眾多中風類型當中,房顫引致的中風是最能夠透過抗凝血藥作有效預防的一種。但并非所有房顫病人都適合服用新型抗凝血藥物。病人如有二尖瓣狹窄、已植入金屬心瓣,或有中度至嚴重腎衰竭或肝衰竭等,均不適宜服用新型抗凝血藥物。因此,病人應先接受醫生評估決定最合適的治療。」

  是次研究亦發現,高血壓及缺血性心臟病是導致房顫及中風的重要成因。研究團隊提醒,預防房顫及中風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一旦出現房顫或中風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藥物只能減低中風機會,并非將機會降至零。

  團隊建議,每天應吃最少5份新鮮蔬菜和生果,少吃紅肉和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再加上每周做帶氧運動,都能有效預防「三高」及心腦血管病。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