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財經觀察】標普為何不靠譜?

2017-09-25
来源:香港商報

   子木

  全球經濟逐漸復蘇之際,國際上的評級機構開始頻繁地亮出警示燈。22日,穆迪下調英國評級,將英國評級下調至AA2,評級展望調整至穩定。而在此前一天,9月21日標普全球評級宣布,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調整為A+,短期債評級由A-1+調整為A-1,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這是自1999年以來,標普首次下調中國主權評級。

  對於標普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調整為A+,中國財政部直稱這是一個明顯錯誤的決定。而財經觀察界得出的結論是,標普下調中國信用評級是不靠譜的。

  22日標普下調中國信用評級的消息公布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反而結束了此前的三連跌,出現微幅的反彈。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北京時間22日23:30收報6.5890元,較21日夜盤收盤更漲了32點。這至少可以說明,標普下調中國信用評級並沒有引發恐慌,市場反而更加穩定。

  其實,標普不是第一家給中國降級的國際評價機構。在此之前,2017年5月24日,穆迪將中國本幣和外幣發行人評級從Aa3下調至A1。這是自1998年來,穆迪首次下調中國主權評級。而綜合來看,穆迪給中國降級不但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沖擊,反而內地股市和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加速上揚的態勢。國際投資者不但在匯率市場大舉買入人民幣,使得人民幣匯率在7月和8月出現井噴式的升值,更借助多個管道大舉進入中國內地股市,讓內地股市在8月25日成功攻克盤桓9個月的上證綜指3300點關。這都說明國際評級機構所作出的結果,在國際投資者眼中不過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而國際投資者更願意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和真實的感受。

  所以,有穆迪首次下調中國主權評級的前車之鑒,標普首次下調中國主權評級也就難以掀起大的風浪,投資者不願意按圖索驥,按照國際評價機構的調整來修改自己的決定。

  信用評級靠譜嗎?

  中國財政部回應稱,「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為何中國財政部並不認可?因為「標普將融資平台公司債務全部計入政府債務,從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標普此次的主要質疑點是「強勁的債務增長增加了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風險」。不可否認,過去中國某些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確實存在一些債務問題,但具體看,這些風險都是有邊界的,不會發生串聯,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要發展,需要一定比例的負債,這是經濟學的常識。拿中國企業的負債率來說,雖然不低,但整體較為穩定,維持在65%到67%之間,遠不及一些發達國家。

  另外,正如英國政府所指出的,如穆迪等國際評級機構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評價信用的依據過時了。而這個過時,核心問題就是國際評級機構是用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評價的對象,而不是與時俱進的。

  世界三大評級公司已經有兩個降低了中國的評級,而理由都指向中國的債務。穆迪方面下調中國主權評級的原因主要在於認為中國的財政狀況會有所惡化,整體債務規模將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而繼續上升。而標普認為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業槓桿水平的力度,有望穩定中期金融風險趨勢,但預計未來兩到三年的信貸增長速度仍不低,會繼續推動金融風險逐步上升。從標普給出的理由看,他們主要考慮的是信貸與流動性風險,但這是用西方成熟的模式來看待發展中的中國最容易犯的錯誤。從近日中國央視播放的專題片《輝煌中國》可以看出來,中國在最近這幾年,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堅定地謀發展,從高鐵到港口,從電網到南水北調,大布局大動作,讓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在高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中國債務水平有所高企是可以理解的。而由此拉動的經濟上半年增長6.9%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在繼續彎道超車,為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加快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國的債務風險,但是不快發展風險會更大。而且,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國力非昔日可比,承受風險的能力也一樣。而由此發展而帶動的中國經濟的日新月異,也有助於中國防範金融風險。

  更多的權威國際經濟機構則有更多的依據來看到中國。基於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現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貿易組織(WTO)等都稱,中國在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大概率事件。而在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達到6.9%的數據出來之後,IMF、渣打銀行、花旗銀行、野村證券等,都上調了今年對中國的預期。

  降級無損中國經濟增長

  標普降級沖擊更明顯的應該是中國的債券市場,但因為這里是中國,所以,這樣的鐵律在中國不適用,評級下調不會影響中國債券市場,因為就在消息公布幾個小時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美元債券發行規模創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具體到內地股市和匯市,情況也是一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境外的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都達到近幾年的最高水平,這不是一兩家國際評級機構作出降級評價所能改變的。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