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10

【股道钱途】標普評級淪為鬧劇

2017-09-25
来源:香港商报

  

  美國近年運用多種不同手段,對中國全面施壓,力圖阻礙中國持續強大的發展機會,當中包括南海搞局失敗、日本購島鬧劇自取其辱、美元加息恐嚇人民幣失敗,全部無功而還,近日又來個信用評級下調,配合美國縮表政策,希望在毋須實際加息的情況下,強化美元的吸引力,期望能引導資金流向美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忽視民間儲蓄因素

  近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A+。對此,財政部9月22日回應指稱: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內地多名專家指出,標普「誤診」中國經濟將會危害全球,是有失一個國際專業評級機構該有的嚴謹性與客觀性,實屬無事生非。市場人士指出當中標普僅以信貸增速過快、債務負擔為重點理據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其依據本身就比較單薄、理據不夠充分。此外,標普的評價中根本沒有全面、客觀地反映中國的當前真實經濟情況,尤其是沒有考慮中國金融市場融資結構的特點、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與潛力等重要的因素。

  標普理據包括,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仍在舉債支持公共投資,因此未來債務償還可能動用政府資源。對此,中國財政部作出解釋指出,標普將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全部計入政府債務,從法律上是不成立的。中國《預算法》實施以后,地方國有企業(包括融資平臺公司)舉借的債務依法不屬於政府債務,其舉借的債務由國有企業負責償還,地方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地方政府角色作為出資人,在出資範圍內承擔責任。

  至於標普強調中國信貸增速過快,會削弱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這是對習慣以債養生的美國人是危機,所以標普強調信貸增速過快,會削弱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對美國而言是對的,但對中國就不同。中國至今仍然是一個擁有民間高儲蓄率的國家,民間的儲蓄近年大量通過金融中介轉化為企業債務。民間的高儲蓄率資金支撐著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銀行貸款一直在全融資環境中占有主體地位,因此,只要審批放貸、監管,和防控各方做好信用風險管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是不存在致命的巨大風險。當前國家正不斷優化對金融事業監管的機制,相關行業風險下降,但標普卻無視此一事實。

  財政部對此則表示,信貸增長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及融資結構等的綜合反映,受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歷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不同經濟體的融資結構本身存在較大差異,客觀上會使貨幣信貸呈現不同的水平,不具有直接可比性,應結合一國實際具體分析;這是對標普作出實質強烈抗議,但用詞含蓄的禮貌語氣回應。浩然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