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風水大迫遷 萊洞鄧族四散創新天

2018-09-25
来源:香港商报

  靠南一邊的萊洞村,前有風水塘。圖左是家祠,惟牌匾不寫鄧氏家祠,而是「百世流芳」四字。 圖片周樹佳提供

  大塘湖村由萊洞村分衍而來,村內有一鄧氏家祠「鄧螽羽堂」。

 

  萊洞村是香港最古老的居民之一——錦田鄧氏家族的分支村落。鄧氏自北宋年間由江西南來開基,千年下來,在新界開發了四條鄉數十條村,但常人多只知有錦田、屏山、廈村或龍躍頭等處,往往忽略了這條孤處沙頭角邊境的萊洞村,殊不知她在鄧氏第二次遷港的歷史中,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

   萊洞的「洞」字,昔時有「鄉」之意,但何以名「萊」,今已無考究,村民多認為其地本名「黎洞」,「萊」是「黎」字的音轉,因當地原是黎姓居地。

  萊洞村開發可遙溯至元末

  此村的開發可遙溯至元末。在南宋時,錦田鄧氏八世祖鄧惟汲生有四子——林、杞、槐、梓,而從種種象顯示,他們當時都已在東莞定居。及後,鄧林的曾孫鄧松嶺(季琇)和鄧槐的曾孫鄧仲昌因躲避戰亂,在元末舉家由東莞遷回新界,前者定居今日稱為龍躍頭的「龍嶺」,而後者則在萊洞建了一條「老圍」居住。

  政府舊地圖中標示了四四方方的萊洞老圍(紅圈示)。

  這條「老圍」並非指現在的萊洞村,而是一條靠近長山、曾給荒棄了數百年、業已消失的方形圍村,如今就只剩一棵老樹遺。考諸香港政府早期的地圖,內裏仍有該圍紀錄,其圍址四四方方,大小則一如半條萊洞村,遠看便似一座平原上的堡壘,頗有規模;而自明初起,此圍便是鄧仲昌及其四名孫子——金、玉、堂、滿的居所。

  金玉堂滿四兄弟分遷他往

  然而好景不常,鄧仲昌的後人只多住了一兩代,便傳因附近河道突遭山泥傾瀉所害,壞了風水,以致不宜長居,結果金、玉、堂、滿四兄弟只好丟下老圍,齊齊分遷他往——鄧金北遷東莞觀瀾、鄧玉左遷至今萊洞村靠南面定居、鄧滿則南遷大埔,三弟鄧堂是最遲才遷出老圍的一個,結果他選在今日萊洞村靠北面的地方落腳,與二兄鄧玉比鄰;而正是這次突如其來的「風水迫遷」,便為新界生出了兩條鄧氏大村——萊洞村和大埔頭水圍(老圍)。

  如今萊洞村人口以鄧堂的子孫為主,約達九成,鄧玉則只佔餘下的一成。而在早年,鄧玉有部分後人曾再遷至大埔頭村靠東北面山邊一帶居住,故大埔頭鄧氏實是包括了鄧玉和鄧滿兩兄弟的後人,只不過前者人口不多。

  兩村關係密切多同往祭祖

  在清中葉,萊洞村鄧堂的後人有二十世祖鄧日中頗為富有,有傳他因熱愛自然恬靜的生活,不喜人口漸多的萊洞村,遂遷出另建新居,稱為萊洞新屋,其後他的子孫繁衍,新屋漸漸發展成村落,即今日的大塘湖村,由於兩村關係密切,所以舉凡有鄉村活動諸如祭祖拜山,兩地村民多會同行共往,是名實相符的兄弟村。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