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民企應救助更當自強

2018-11-26
来源:香港商报

      灵童

  前不久,內地媒體報道,上海發力挺地方民企科創,金融信貸四方面支持。實際上,這輪民企救助風從十月份就已颳起,深圳市被爆出「風險共濟」馳援計劃,出資百億救助上市民企。據不完全統計,有湖南、浙江、北京、廣東等20家以上的地方國資均推出援助方案,一時間救民企之聲大噪,而上海近來的舉動更是給這輪救助添上了一把火。

  群情沸揚之際,不少人都以為一場全面救助民企的保衛戰將在內地全面打響。但是筆者就不這樣看,從時下的各種跡象來看,此輪救助一定是一次有選擇的救助。儘管早前工行表示,未來三年民營企業貸款每年淨增不少於2000億元。作為中國最賺錢的銀行,工行的表態確實有提振信心的感覺,但是大家都知道,銀行現在越來越多扮演財富管理者的角色,其資金投向一定是未來有潛力,能帶來明顯投資回報的民企。希望救助民企是向全部民企撒胡椒面,多少有些天真。

  企業須自主轉型

  銀行追求的是投資回報,央行上海總部支持民企和科創20條,基本上指明了銀行救助民企的具體對象。那麼各地國資部門會不會沒有這麼強的選擇性,從時下態勢來看,回答也是否定的,就拿最先啟動救助的深圳來說,深圳國資相繼入股的怡亞通、英飛拓、夢網集團、英唐智控等公司,均為當地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公司。不難看到,深圳以外的其他國資機構,在救助過程中,也是重點傾向新經濟的公司,說得更直接點就是比較成熟的高科技科創公司。

  中美貿易戰讓中國越來越看清技術上的短板,那麼要想彌補短板,必須要保護在風雨中已經成長起來的高科技企業,讓他們度過一時的難關。

  除了在救助上有所選擇外,這筆不認為會有全面救助的另一個原因是,市場本就是一個汰弱留強的過程。中國科技創新生命力,是要讓更多資源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科創公司聚集。近來筆者隨一眾作家到金蝶採風就發現,擺脫對海外核心技術依賴的金蝶就過得不錯,這主要得益於他們自2012年以來實現的巨大轉型,這種主動轉型當年曾一度讓其業績出現負數,但是度過艱難期後的金蝶,相反更有生命力。因此,中國也需要經歷寒冬後的民企能展現更強的勃勃生機,在世界經濟制高點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