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98

【深度观察】大灣區優勢互補 官商民合作谷創科

2019-02-2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科技園公司近年大力吸引企業進駐,激活了香港的創科發展。 資料圖片

  【香港商报网讯】粵港澳大灣區橫跨「一國兩制三關稅區」,區內人口密度、資金密度、國際專利、經濟增長速度、港口吞吐量和機場通航量等指標,均超越美國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近日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到,要將大灣區建設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作為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時亦是國際金融中心,在發展科技創新方面,究竟能有哪些作為?香港商報記者 萬家成

  對於香港在大灣區科技發展中的角色,《綱要》指出,要更好發揮內地與香港、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的作用,推動香港、澳門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發揮更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和產業優勢,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建設開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鄧淑明:香港有發展科創的優勢,包括強大的科研實力、自由市場、國際化、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鄧淑明表示,香港具備發展科創的優勢,包括強大的科研實力、自由市場、國際化、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這些特殊優勢絕對能讓香港匯聚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並利用本身國際化優勢,促進內地科創企業交流,並引進國際科創企業及頂尖科技人才來到大灣區發展。

  事實上,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是港府近年的施政重點。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有關「創新」一詞便出現了六十多次、「科技」出現了七十多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計劃投放200億元用作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100億元以支援本地的應用研發工作及創科項目,其中5億元將落實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等等。

  另外,港交所(388)又於去年開始,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創科公司在主板上市。對此,鄧淑明認為,港府相關措施絕對能加速本港及大灣區內的科創發展。相信港交所的政策開放也會吸引更多「獨角獸」(科創公司成立少於10年的,估值超越10億美元)來港,有助大灣區整體科創的發展。

  高科技在港漸漸受到重視。 資料圖片

  助香港人實現創業夢

  「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的創業者而言是一個機遇。香港年輕人今天想在香港創業很難,因為香港樓價居高不下,創業成本很高。其次,對互聯網創業者而言,香港市場始終太細。所以若粵港澳大灣區能重發展科創,對香港創業者無疑是多了很多機遇。」「青年創業軍」創辦人溫學文說道。

  關於香港的創新創業,《綱要》中提到,要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眾創空間建設,支持其與香港、澳門建立創新創業交流機制,共享創新創業資源,共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

  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創會會長洪文正:香港有6間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都很高,每年的科研成果也很不錯,香港的金融制度非常健全,這些都是香港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香港政府資料顯示,初創公司數目在近年來有明顯升幅,連續三年均錄得雙位數字增長。單計2018年,香港初創公司數目達2625家,按年增長18%。

  溫學文又表示,大灣區幾個城市的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區內城市相繼都出台了不少吸引香港年輕人創業的政策。例如,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內的9個廣東城市發展,都會享受到現金、稅務等政策優惠。今非昔比,很多香港創業者現在都對內地市場充滿興趣,樂於到內地「取經」。對此,《綱要》指出要研究實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勵科技和學術人才交往交流。

  生物科技可望成為香港的未來產業。 資料圖片

  產研融合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香港有6間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都很高,每年的科研成果也很不錯,再加上香港的金融制度非常健全,這些都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創會會長洪文正說道。

  「香港科研成果顯著,但往往很難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產業。原因在於,香港的樓價、物價成本過高,很多創業者有了研發成果,便想回到內地發展。」洪文正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香港可以幫助內地企業打入國際市場。

  對此,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香港的科創企業應當抓住大灣區的發展機會,將在香港的一些科研成果與內地的製造產業融合,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與發展空間。

  《綱要》也提到,要推動大灣區內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另外,還要支持粵港澳在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轉化、國際技術轉讓、科技服務業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並大力拓展直接融資渠道和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

  在研發方面,鄧淑明還建議,大灣區內各城市應協調和投放更多資源在各地高校、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上,並匯聚和培育頂尖科技人才,促進「官、產、學、研」合作。「透過政府、私營機構和市民大眾結成夥伴,是為『官商民合夥』,共同攜手擁抱創新創意,是推動大灣區創科發展的重要一環。」鄧淑明說道。

  香港與大灣區各城合作拓展創科可合作共贏。 資料圖片

  知識產權交易應加強

  鄧淑明表示,企業可善用香港配套發展創科。香港是亞洲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正好發揮其優勢,吸引海外科技研發、創意及設計生產企業,以香港作為平台,與內地及亞洲其他市場進行知識產權交易。如是者,把區內企業引進海外技術的知識產權,同時把區內科研成果推銷到國際市場,達致雙贏。

  溫學文又認為,在大灣區內發展專業技術,香港比拼不過深圳,但香港有國外的資源,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很多金融人才,香港應當利用自己的長處發展金融科技。

  「青年創業軍」創辦人溫學文:大灣區成立後,幾個城市聯動,香港會有更多獨角獸公司湧出市場。

  大灣區創科發展三大關鍵

  協調

  《綱要》中提到,要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

  不過,粵港澳大灣區內有3個關稅區、4個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廣州及深圳),雖然同屬一個國家,但卻運行兩種制度。這種多樣化的格局,是大灣區優勢,也是大灣區發展難題所在。

  因此,大灣區科創發展尤其要重視「協調」。首先,城市之間的協調。大灣區的城市各有千秋,應當互相容納所長。三地屬於不同關稅區域,經濟制度、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也存在差異,各項因素難以完全自由流動,一些領域與資源還會出現錯配,而這些都需要時間解決。

  其次,企業之間的協調。會計企業德勤發表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不少互聯網企業已經存在合作現象,例如百度與小米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領域合作開發更多應用場景,騰訊與京東合作布局電子商務生態圈。

  此類合作意味着這些科技巨企可以快速擁有創新的技術實力和資本基礎,其效果如虎添翼。而今後大灣區在科創發展方面更需要企業加強協調合作。

  最後,區內人才也需要協調。香港特區政府統計,2015年香港和內地之間日均有逾70萬人次跨界旅客行程,相當於一個移動的中等城市。而接下來,大灣區內跨境往來成為工作生活常態,人才在區內的流動也將變得更頻繁,跨境人次勢必進一步上升。

  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聚集了不同種類的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若想成為明天的「獨角獸」,不僅需要科創技術,更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如何讓這些企業更容易得到融資,就更需要與金融界融合,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很多大型金融機構,能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在科技企業與金融業的融合中,也可以擔任牽線搭橋的作用。

  吸引

  「吸引」的關鍵在於吸引人才。從紐約、三藩市等國際成熟灣區的發展經驗看,移民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同樣,粵港澳大灣區亦如此。但如何才能吸引到人才呢?除了能為人才提供舒適的就業與居住環境,主要還是需要制度的配合。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延春曾發表文章建議從制度改良,例如繼續減少落戶限制,制訂便利人員流通的邊境管理法律制度,創新國際移民政策,吸引東南亞優秀人才等方面提升大灣區的人才吸引力。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