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工業股受貿戰影響微 市場需求大 純利增長亮麗

2019-05-02
来源:香港商报

   中美貿易戰雖然持續近一年,坊間認為這勢會打擊工業製造為主的企業,其實不盡然。在過去一年內,有多隻製造機械、運輸工具及備有注塑業務的企業,均錄得盈利增長,甚至有增加投資,其表現值得讀者細心關注。

  香港商報記者 馮金鋒

  雖然中美貿戰對環球經濟帶來不明朗因素,對中國的出口造成一定打擊,繼而影響內地經濟,但並不是各行各業均會受到牽連,工業製造企業便是一例。隨內地的工業升級、運輸需求,再加上業務在美洲以外的拓展,令一些企業,如中國中車(1766)、大同機械(118)及中集天達(445),在過去一年內的盈利仍報佳音。

  大同機械連續兩年錄盈利

  大同機械在香港上市超過30年,作為傳統工業企業,近年的年度收入相當平均,介乎21.92億元(2016年)到26.82億元(2018年)之間,但該公司卻從2017年度開始轉虧為盈,由2016年的虧蝕3.03億元,到2017年的2700萬元溢利,再到去年的7400萬元溢利,按年增171.4%。換句話說,該公司在中美貿易戰前已是虧損狀態,但近兩年卻反彈轉盈。這印證了該公司的年報所言,公司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量佔比不多,美國加徵進口關稅對其影響有限。

  大同機械於去年4月底曾進行配股,認購事項於同年6月下旬完成,獲得實際款項淨額逾7600萬元(每股淨認購價約為0.52元)。根據其年報披露,配股所得款項中的逾1900萬元用於對機械製造業務、注塑製品及加工業務,以及工業消耗品貿易業務之廠房及機械的投資,按年增加7.4倍;逾1500萬元投放於機械製造業務之研發工作,年增約6.8倍;機械製造業務的重組則用了700萬元,按年增4.8倍,三筆款項佔配股款項淨額的55%。

  據年報資訊披露,集團的機械製造業務在內地市場錄得銷售增長,主要增長源於2017年下半年汽車零部件、日用品及基建行業的銷售訂單,但又鑒於注塑機的銷售訂單於去年第三季起有所回落,預計今年該業務的經營業績與去年度相比可能有輕微下降。

  中車機車基本因素強勁

  中國中車去年收入約2145.2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3.61%;毛利率雖下跌0.59個百分點,但仍有21.47%。收入的最大來源為鐵路裝備業務,佔了55.92%,其次為新產業業務的22.98%;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則佔了16.14%。整個收入當中,動車組業務及城軌地鐵收入分別貢獻了663.69億元和320.18億元,佔比54.14%。

  若將收入按地區分,歐洲地區收入佔境外收入的39.52%,主要產品有汽車零部件、深海機器人等。亞洲地區(包含港澳台)收入51.83億元,佔27.05%,主要產品有城軌地鐵和高端零部件等;大洋洲地區收入26.45億元,佔境外收入的13.8%,主要產品有貨車、雙層客車、城軌地鐵等;非洲地區收入26.40億元,佔境外收入的13.78%,主要產品有機車和貨車等。而美洲等其他地區收入11.20億元,只佔境外收入的5.85%,可見中美貿易戰並不會對中車的海外收入有多少影響,而且整個海外收入亦只佔總收入的8.9%。

  隨着「一帶一路」的推進,再加上非洲的發展,相信中車未來的海外業務發展及收入會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大摩4月初曾發表技術意見報告,對今年機車需求具信心,認為中國中車具強勁基本因素支持,建議投資者留意。

  中國鐵路總公司(含所屬鐵路局及公司)是中國中車最大的客戶,集團向其的銷售額佔去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為52.64%。中金亦於3月底表示,中鐵總對2019年機貨車招標目標為按年持平,預計2019年機車招標為800台,貨車招標5.5萬至6萬輛,但該行認為「公轉鐵」帶來的鐵路貨運增量需求仍將釋放,全年機車、貨車招標大概率超預期。

  另外,雖然中國中車收入過2000億元,但其經營成本亦達1684.59億元,是因為中車主要以製造業為主,直接材料佔總成本的83.62%,人工費只佔5.7%,未來在成本控制方面,人工費理應不是主要考慮。

  中集天達純利翻番

  中集天達(445)原生產消防車及消防設備,於去年4月收購德利國際後,便增加了旅客登機橋、機場地面支援設備、物流業務及智慧車庫系統等產品及服務的設計、製造及銷售。

  中集天達去年純利按年升92.07%至1.65億元。期內,收入27.86億元,按年升67.6%。若扣除消防車和消防設備的5.48億元收入,上述新增四類業務便貢獻了22.38億元,按年升34.6%,佔總收入的八成左右。當中的旅客登機橋及智能停車系統為最大收入來源,約11.18億元,2017年為9.4億元。

  在內地,該集團的登機橋供應已處壟斷地位,未來能否在此塊收入上更上一層樓,海外市場便是關鍵。據其官網資料顯示,集團旗下的中集天達吉榮為全球33個機場提供了超過680台飛機冷氣,其中有350台飛機空調服務於10個海外機場,國際市佔逾50%。同時,2017年新增的智利阿圖羅梅里諾-貝尼特斯機場項目共計51台的飛機地面空調。由2012年至今,香港機場目前共使用182台該集團提供的飛機冷氣。歐洲方面,集團為法國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第一航站樓T58機位A380項目和第四衛星航站樓(S4)提供旅客登機橋,共計40台。

  中國產品海外需求巨大

  對一些工業企業而言,內地是主要市場,海外收入佔比相對不大,對美洲出口部分更是相對量少,因此中美貿易戰對行業的影響,至少目前是輕微。至於負面影響是否會擴大,則要視乎時局的變化。

  地緣政治助出口

  中國內地機械出口表現,根據地區及產品地區來分,都有不俗表現。例如根據德國機械製造行業協會(VDMA)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約49億歐元的機械鑄造和設備,按年增幅達70.3%,並超越了德國機械製造商的44億歐元。這和當時西方國家對俄實行制裁,再加上中國向俄國提供借貸等原因有關。

  據外電消息,2016年中國對新興國家的機械出口雖大幅減少,但總出口仍按年上升3.9%至1322億歐元,對歐盟國家的出口亦增加0.4%。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中國內地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為241.91億美元,按年增長19.3%。其中進口金額為40.86億美元,按年增加23.2%;出口金額達201.05億美元,按年增長18.5%;貿易順差達160.19億美元,按年擴大23.76億美元。

  內地機械出口順差擴大

  根據智研諮詢整理,2017年中國內地塑機貿易順差約4.99億美元,主要來自注塑機的順差4.33億美元。比較2017年中國內地塑機出口的表現,前10位市場當中,出口至美國、印度、墨西哥、馬來西亞和孟加拉的增長較快,而出口至印尼和伊朗下降較多。其中,出口至美國市場的數量約29.66萬台,按年增加84.14%,主要產品為3D印表機,數量佔出口美國塑機市場的85.85%。

  由此可見,不論出口地區,還是某些產品類別,世界對中國工業機械產品都有巨大需求。 馮金鋒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