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孩到南醫大深圳醫院當義工

2019-08-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林麗青報道:有一名16歲的女孩,因為一次曲折的就診經歷跟醫護結為朋友,甚至呼朋喚友組團到院當義工,這個故事,發生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多年貧血原因不明 醫院多學科合作解難題
 
  「請問一下,檢查報告怎麼打印?」
 
  「您在這邊掃一下條碼,然後就可以自動打印了」。
 
  「謝謝你,小姑娘!」「不客氣,阿姨。」
 
  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的義工紅馬甲隊伍中,一群青春稚嫩的女孩穿梭其中,熱情地為患者指引答疑。其中,一位白凈高挑的女孩叫小靜,今年剛剛16歲,作為這群紅馬甲的發起者,她的身份可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她曾經是這家醫院的一名患者。
 
  時間回到去年的9月份,那時候的小靜,因為嚴重貧血來到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就診。說起她的貧血史,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一出生就拉黑便,一歲切掉大腸息肉,八歲診斷出腸炎,一直吃藥保守治療。
 
  貧血伴隨着小靜的成長,雖不致命,但卻像懸掛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一種長期慢性折磨。十幾年來,她總是頭疼、記憶力減退、容易犯困、渾身沒勁,影響學習和生活。小靜無數次缺考體育考試,「別的同學能在陽光下自由奔跑,但對我來說是種奢侈,我只能拍拍籃球,走一走,記憶中只有兩次參加體育考試,考前還得去醫院輸血。」
 
  隨着年齡的增長,貧血對小靜的影響越來越大。去年,小靜的血紅蛋白暴跌,最低只有正常人的一半。正值初三,中考要考體育,小靜不得不休學一年。
 
  貧血的原因有很多,對小靜來說,最關鍵是找到病因。為此,她做了很多檢查,胃腸鏡、小腸膠囊內鏡,甚至連基因篩查、骨髓穿刺都做了,萬幸排除了嫌疑最大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最怕的是住在血液科的時候,我才16歲啊,超怕得白血病。」小靜說。
 
  為了治病,小靜的家人帶着她兜兜轉轉去了多家醫院,最後經人介紹來到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消化內科張筱茵主任是她的首診醫師。張主任仔細地分析了小靜的病情:「患者多年貧血,但造血細胞是好的,例假也正常,只是消化道有潛血,應該有出血點,這個出血點高度懷疑在消化道。」但前期小靜已經做過胃腸鏡,確認過大腸和胃沒事,極有可能是小腸的問題。
 
  可是之前小靜也做過小腸膠囊內鏡檢查,並沒有查出什麼。如果是小腸的問題,那為什麼小腸膠囊內鏡查不出來呢?對此張主任卻堅持自己的判斷:膠囊內鏡有它的局限性,一旦小腸蠕動太快,極有可能會錯過病變點,為確保診斷準確,「插入式小腸鏡」才是診斷的金標準。
 
小腸鏡下看到環形潰爛
 
  很快,消化內科曾志宇副主任醫師為小靜做了小腸鏡。經過四個小時的仔細探查,醫生髮現,小靜的小腸近端有多發息肉,遠端有環形潰瘍,潰瘍處伴有狹窄和局部畸形,考慮就是這個地方出血。病理結果顯示為胃粘膜異位,結合小靜的發病年齡,考慮病變為梅克爾憩室。梅克爾憩室是一種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可以出現消化道出血、腸梗阻、憩室炎等,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小靜從1歲就開始反覆消化道出血了。
 
  對付梅克爾憩室,多數採用手術切除。經過謹慎的研究及制定方案,在普通外科張金輝主任的指導下,康俊升主任醫師、方法副主任醫師通過腹腔鏡為小靜做了微創手術,術中消化內科醫師一起協助確定變異區域,以及是否還有其他病變。在幾個學科的共同努力下,最後成功切掉病變的那段小腸。
 
微創術後切口美觀,癒合良好
 
  讓小靜最為欣慰的是,微創手術只需要打幾個小洞,術後完全看不出來創面,完美照顧了花季少女愛美的心思。
 
  醫患之間溫暖互動 小靜記錄溫馨時刻
 
小靜給曾志宇醫生寫的感謝信
 
  漫長的求醫之路終於有了盡頭,困撓多年的疾病終於被醫生攻克。不過最讓小靜感動的還不是這裏醫生技術水平的高超,而是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對她無微不至的照拂。
 
  從忐忑入院到痊癒出院,小靜和消化內科、普外科的醫護人員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打成一片,醫患之間的和諧程度超乎想像。她說,在很多人眼中,醫院是冰冷的負面的,但她卻在這裏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收穫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這裏的醫生對我很好,不僅在治療上關心我,在生活上、學習上都照顧我……」她忘不了,在消化內科喝瀉藥半夜睡不着,護士姐姐會不斷鼓勵她;她提出的任何問題,醫生都會耐心解答……
 
  小靜是個很獨立的姑娘,過年前,家裡有事,家人看她情況穩定,就集體回老家了,準備過年再接她出院。開始她還沒覺得什麼,慢慢地就有點小失落,常常坐在床上發獃,不知道幹嘛好。護士們看在眼裡,閑下來就多到病房陪她,學霸羅丹護士姐姐還利用午休時間,幫她補習數學,練習本都寫了好幾個:「因為要休學一年,我很擔心功課,特別我是個數學渣,羅丹姐姐好厲害,教我中考模擬題里的壓軸題,還有高中才會學到的內容。」
 
  本該是一個人的孤單,逐漸變成一群人的狂歡。「我們一起叫外賣吧!」「好啊!」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和陪伴中,她和醫護人員感情因此變得更好了,常常「逾矩」跑到護士站去吃飯。
 
  在醫護人員的眼中,小靜是個乖巧樂觀的女孩:「別看她才16歲,卻像個小大人,我們之間溝通很好,整個就診過程,她很配合我們,能感覺到她給予我們的信任。」
 
  在普通外科住院的21天,小靜每天都寫日記,記錄下她與醫護之間那些溫暖、搞笑的時刻:術前一晚怕到睡不着,有人陪她深夜聊天;主治醫生每天下班後都會來看她;專家教授們每天準時查房;鬧小情緒時,也有醫生們開導……她說,有太多太溫暖的時刻,日記本里都記不下。
 
 
  出院那一天,小靜特意去找了很多醫護人員合影留念,給他們送蛋糕、寫卡片,跟每一個人告別。「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我重返校園,能夠無憂無慮地在陽光下奔跑;謝謝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謝謝!」
 
 
  回到學校,小靜寫了篇作文《點亮星光的一群人》,把自己的這次求醫經歷記述下來,刊登在《光明教育》雜誌上。在文中,她說,她的青春遇見了最美的一群人,「是他們,喚醒了我的人生。感謝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普通外科,感謝這一群不僅醫術厲害、耐心負責,還集可愛善良漂亮帥氣有趣於一身的醫護人員,感謝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
 
  感恩醫院溫情醫患 小靜組團來院當義工
 
  小靜康復出院了。存在於小靜和醫護之間的單純而真摯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她的出院而斷開,他們活躍在彼此的朋友圈裡。現在,小靜每個月還要回醫院複診一次,每次都要挨個去找「好朋友們」。
 
  放暑假了,小靜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她可以把感謝落實到行動中。她約了幾名同學,組團來到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做義工。每天,從光明到醫院,地鐵公交要倒幾趟,光是路上來回就得花四五個小時,但可以幫到別人,也能服務醫院,小靜和同學們樂在其中,「我希望用這種方式去表達感謝,其實之前在媒體上看到的醫鬧啊什麼的,總覺得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係不好,但是經歷過這一次,我願意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們,醫患之間也有真心相待。」正如她在那些給醫院的感謝信中說的「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