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总是比你幽默?

2020-04-14
来源:凤凰网读书

  幽默有道也有术,这个术就是段子技巧。我在这里把一些常用的技巧,以工具箱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些技巧都使用了段子的核心思维,简单易学,非常容易掌握。你可以运用这些技巧,把日常生活变成段子内容的槽点,创造出幽默段子,让你彻底告别尬聊,秒变幽默达人。

  ——李新《幽默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01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岔。在综艺节目里,常常可以看到艺人用这个技巧。提问的人得到的是一个与答案无关的回答,因此产生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主持人阿雅问吴宗宪:“你跟康康哪个比较搞笑?”(康康和吴宗宪都是搞笑艺人)吴宗宪回答说:“他比较可笑。”

  当然在电视节目中的普通人也会有这样的时刻:

  记者:“大爷,大娘给您做了一桌子菜,您感动吗?”大爷:“我不敢动啊,每次都是她先动我才敢动。”

  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听力不太好,跟他们说话时经常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有一个经典的场景,沈腾饰演的夏洛到马丽饰演的马冬梅居住的小区找她,因为记不清确切的门牌号,所以就询问楼下的大爷,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夏洛:“大爷,楼上322住的是马冬梅家吧?”

  大爷:“马冬什么?”

  夏洛:“马冬梅。”

  大爷:“什么冬梅啊?”

  夏洛:“马冬梅啊。”

  大爷:“马什么梅啊?”

  夏洛:“行,大爷你先凉快吧。”

  大爷:“好嘞。”

  通过这个典型的答非所问场景,我们不难看出,打岔可以营造出一种简单但荒诞有趣的对话环境。提问一方不断被打岔后的无奈、妥协与最后不得不放弃,都是笑点所在。


  02 词语叠用

  中国汉字的魅力在于,同样的字在不同的情境下,代表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尤其在一句话里,高密度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总是会让人听得晕头转向,进而被这种絮絮叨叨的描述和自己产生的困扰逗笑。

  亲密关系有四种:你懂他他也懂你,你懂他他不懂你,你不懂他他懂你,你不懂他他也不懂你。

  在这句话中,“你”“懂”“他”这三个关键词在不断地重复和叠用,在不仔细深究的情况下,很难一下子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词语叠用的描述方式,如果以书面化的形式展示,不足以表现它的笑点;相反,若搭配语速较快的口语表达,则能展示它的幽默效果。类似的还有:

  外国学生做汉语考试试题。题面是:小王想给自己媳妇调动工作,于是拿出红包塞给领导,说:“这是我的一点意思”。领导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说:“我就想意思意思。”领导说:“你这样做就没意思了。”题目问:这里的意思都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样的题目,我对外国朋友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词语叠用还可以有一种升级版,就是把关键词略微做一下变形,让人感觉更好笑。因为这种升级版更绕,更烧脑,需要听众更专注,所以如果最后听众能跟上节奏和思路,会更有成就感,更开心:

  今晚是神曲专场。神曲有三种,一种像《凤凰传奇》,你能听懂也会唱;一种像《新贵妃醉酒》,你能听懂不一定会唱;还有一种像《忐忑》,你听不懂也不会唱。

  ——《吐槽大会》李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词语叠用这个技巧,只不过之前并不知道这是个技巧。比如:

  我家的狗名叫遛遛,每次我下楼遛狗碰到邻居,他们都对我说:“老铁,遛遛遛啊!”

  相信现在你明白怎么做词语叠用了。如果你想更好地掌握这个技巧,我给你一个小练习叫“我知道”。两个人为一组,甲说“我知道”,乙说“我知道你知道”,然后甲再说“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以此类推,直到一人说不下去为止。说的时候要动脑哟,看自己的脑袋转得有没有嘴巴快。

  03 故意口误

  生活中的口误常常令人忍俊不禁,比如:

  在路上碰见一位老大爷在拧东西,本想帮他分担一下,一开口变成了:“老东西,大爷我帮你拧。”

  有次我惹了我妈,我妈在揍我之前说了一句:“你别叫我妈,我没有你这样的妈。”

  但我们这里说的口误是一种故意操作。在一些特定场合下故意制造无伤大雅的小口误,会成为调节气氛、引人一笑的有效途径。因为根据幽默的机理,口误调动了听众的优越感。比如我的一名同学很喜欢这样介绍自己:

  我叫陈本东,我是从事人工智障,啊不,人工智能行业的。

  故意口误,当事人要表演出窘迫以及急于修正的急切,这些都能衬托出其他人的优越感,从而形成笑点。

  这也是简单易学的一个技巧。大家可以尝试有意说错一个小小的词,然后修正。

  04 三段式

  三段式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技巧。

  所谓三段式,就是在你的段子中有一组东西,我们暂且称它们为A、B、C,其中A和B属于同一类,这样可以让观众形成一个预期,然后你给一个不同类的C,观众就会因为意外而发笑。

  国外有一个经典的三段式笑话:

  空姐在头等舱分发饮料。她问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乘客:“您是要咖啡、茶,还是我?”

  我们平时经常说有的人说话一套一套的,其实很多就是三段式的变形。比如,小米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德是个挺幽默的人,在谈到小米生态链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很尊重创业者,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说要400万,我们就给400万,他们说要800万,我们就给800万,他们说要2000万,我们就说:“哥们儿,我们算了下,你需要800万。”

  三段式的特点在于,经过一层一层的铺垫,可以激发听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最终的结果产生期待。同时,也可以通过前面两段的叙述,让听众对故事的结果形成一定的预期,然后我们再用第三段打破预期。

  如果没有前面两段的铺垫,你只讲“创业者要2000万,但我们认为他只需要800万”,并不能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在很多喜剧作品中,也非常强调包袱的铺平垫稳,前面铺垫得越扎实,最后的包袱越响。

  在学习使用逻辑性三段式叙述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事件拆分的方式进行训练,将事件的经过分成A、B、C三个阶段。先用A、B形成预期,然后用C来打破预期。在进行A、B阶段的叙述时,要注意描述的吸引力,如果在铺垫阶段没有抓住听者的注意力,那么段子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三段式可以跟其他技巧叠加使用,比如下面这个“三段式+谐音梗”的例子:

  这玩意儿别头上就是头花,别领子上就是领花,别腰上就是腰花。

  ——《乡村爱情》


  05 谐音梗

  谐音梗属于入门级别的技巧,简单易懂。

  谐音梗用于故意制造误会,继而产生出幽默的效果。误会是喜剧中一个很常用的套路,无论是在相声中,还是网上的段子中,如果是误会套路的,很多都是用谐音梗创作出来的。我们来看个例子:

  “一天店里新来了个女服务员,店领导一到店里就说:“人呢?茶!”服务员赶紧数:“1、2、3、4、5、6、7,报告领导,7个人。”领导怒了,说:“倒茶!!”服务员再数:“7、6、5、4、3、2、1,还是7个,领导。”领导很无奈地说:“你数啥!”服务员回答:“我属狗”。

  再比如:

  A:王菲是不是暗恋哪吒呀?

  B:为什么这么说?

  A:因为常听她唱:想你时你在闹海……”


  06 化用典故

  典故,包括诗词、歇后语、俗语、名言等,指的是人人皆知的名句。化用典故就是稍微改动一下典故,把一个常规的俗语变“歪”,让典故带上幽默色彩。比如: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你这个发票有点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镜子总会反光。

  这些段子一般采用典故的前半句形成常规的期待,然后改写后半段,以出其不意的“歪理”来破坏听众的预期走向,从而形成笑点。因为典故深入人心,稍微改动一点点就会变得出人意料,带来好笑的效果。化用的典故一般语言仍然工整对仗,笑点和铺垫押韵,朗朗上口。

  大家也可以试着改编一些名人名言,锻炼一下自己化用典故的能力。

  07 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

  这个技巧前面提到过,就是先吹捧后打击,或者先打击后吹捧。这两种方式都是很明显地跟对方开玩笑,需要你判断跟对方是不是熟悉,以及对方是不是开得起玩笑。

  先扬后抑:

  老婆问老公:如果有人拿1000万来买我,你卖不卖?

  老公:不卖啊!

  老婆非常开心地问:为什么?

  老公:昧良心的钱我不挣。

  老婆:你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了。

  老公:对对对,我就是打着灯笼才找到你的。

  老婆又非常开心。

  老公:我就是忘了睁眼睛。

  先抑后扬:

  你根本不像个男人,你怎么会那么温柔!

  先抑后扬需要注意后面的夸奖要强过前面的冒犯,否则难免会让听者不舒服。这个技巧也可以用于说错话时救场。

  08 头韵和尾韵

  头韵和尾韵是押韵的一种,指的是在铺垫中找一个词,在包袱中使用与这个词当中的一个字相同的一个词。

  最常见的是压尾韵,比如: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铺垫中是“如果”,包袱中用了“后果”和“结果”的尾韵。

  头韵就是铺垫中的连接词和包袱中的笑点词首字相同。

  那个让你心动的人,结婚后可能会让你心梗。

  ——《了不起的中年妇女》格十三

 

 

 

俄罗斯音乐mv《恶作剧情侣》剧照

 

  使用头韵和尾韵,因为前后的押韵和对比,平添了语言的不少趣味性,显得短小俏皮,是非常实用的一个幽默技巧。

  09 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就是不顺着对方的话讲,故意曲解前一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把重点放到与人们日常理解不一样的词语上,怎么歪怎么来,让人们听到后产生意外感,从而具有幽默的效果。比如:

  冬天大雁为什么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走过去太远了。

  在这句话的前半句中,从正常的角度考虑,问题的重点应该是为什么到南方过冬,关键词是“南方”,但在后半句的回答中,却避开了这个关键词,把答案放到了“飞”这个字上。这就是避重就轻。再举两个例子体会一下:

  你:房子又漏雨了!

  房东:就你交的这点房租,难道还想漏香槟吗?

  你:你的房子这么差,还要求押一付三?

  房东:因为押一付五不合法。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避重就轻这个技巧的关键,是把前一个句子中人们习惯了的关键词,换成另一个不常用的关键词,避开原来的重点,针对另一个不重点的关键词来说出后面的答案。日常训练的时候,只要记住不按常理回答就可以了。你看,是不是很容易?!

  本文节选自


  《幽默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李新/著

  中信出版社

  2020年3月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