鱭魚的回憶

2020-11-04 15:39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筆者在上環出生而成長於漁港筲箕灣。讀小學時有很多同學是漁民子弟,故很早知道有種小魚叫鱭魚。時至今日牠還是下價魚呢!數十年來筆者未吃過鱭魚,故從不知其味道如何。

長洲居民常到街市魚檔選購新鮮鱭魚。

 首嘗鮮甜味道如夢初醒

 直至今年盂蘭節初期,到銅鑼灣避風塘三角天后廟船拍攝漁民燒衣做盂蘭,在午飯期間才第一次嘗到鱭魚的味道,真是大吃一驚更有如夢初醒之感!因為那十多條魚身修長約5寸,每條重約2両許的銀白小魚只用蒜頭豆豉來蒸,竟然魚肉細嫩魚味鮮甜,有些更在皮肉之間滲出黃油再添香滑,但每斤魚只賣二三十元而已!

 盂蘭後期到長洲拍攝水陸盂蘭法會,漁民帶同大士王乘船出海施食,喃嘸師傅船上誦經及放佛山輪紙船超幽,航行期間有一群一群大大小小的鱭魚飛躍海面十分生猛壯觀!但筆者腦海只翻騰起鱭魚那肉滑味甜的回憶!

長洲漁民把剛網到的鱭魚交去市場。

 冀攝魚躍水面壯觀景象

 中秋過後的一個早上再到長洲尋找拍攝鱭魚。長洲一向是罟網漁船(簡稱:罟仔)的集散地,罟即漁網,罟仔是近岸以圍網方式撈捕中小型魚類,有鱭魚、泥鯭、油立仔、牙帶、池魚及墨魚等。在老漁民指點下,知道有罟仔網艇把鱭魚交去買手船,隨即乘駁艇出海,到近西灣,見到這兩艘船艇泊在一起,多名漁民正忙碌地把大量鱭魚提出交去買手船,我立刻舉起相機拍攝,漁民沒有什麼大的反應,原來他們要盡快完成交易,之後再次出海圍捕鱭魚,我即問可否同行?回答是不可!上岸後在西灣一帶海岸守候,希望可以再次拍攝到鱭魚飛躍水面的壯觀景象,但只見三兩鱭魚零星彈跳出海面而已,有點失望!

 近年在長洲避風塘見到不少新建造的罟網漁船,此外還有住家艇、蝦艇及拖網漁船等,加上駁艇街渡穿梭往來及大小渡輪進出,塘內海面十分繁忙,顯得生氣勃勃!

小鱭魚比大魚更美味。

 冬後產卵期肉質更嫩滑

 長洲除漁民外,其他島民也愛吃鱭魚的,故在街市魚檔一定找到鱭魚蹤影。有西式快餐店則以油炸香脆的去骨鱭魚條及啤酒吸引西方遊人,也有傳統食肆以油鹽水煮鱭魚配白飯作套餐招徠,潮州人則以鱭魚隔水蒸炊作魚飯,擱涼成凍魚再蘸些普寧醬來吃更覺美味!

除盂蘭外,天后廟船年尾會還神聚餐,這也是鱭魚最肥美的時候。

 鱭魚又稱鯔魚,廣泛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是沿海中上層魚類,活躍於鹹淡水交界的海灣河口,以浮游生物為主要食糧。長洲位於香港西面,較近珠江出口浮游生物豐富,故魚蝦海產也較鮮甜好味。

 在香港鱭魚有多個品種,常見有青鱭、銀鱭、紅眼鱭、鳥頭鱭及蜆鱭等。蜆鱭又稱蜆魚或犬魚,可能因口音關係將蜆說成犬音。有人說蜆鱭是最好吃的。有漁諺曰:「冬前鱸魚冬後鱭」,冬季是鱭魚產卵期,這時候無論蒸煮煎炸,鱭魚都肉質嫩滑肥美多脂鮮甜可口,只要新鮮什麼品種鱭魚都好食的!(張浩林 民間風俗研究者,曾從事出版美術設計工作,前公營機構攝影師

[責任編輯:劉亞寧]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