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行 助江門騰飛於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5 09:46
來源:香港商報網

 江門區位交通優勢決定了其具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翼交通樞紐核心的客觀條件,如何承擔起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的西翼核心重任,記者24日走進了江門在建交通重大工程現場黃茅海跨海通道、中開高速公路江門段,感受了交通新基建的「速度與激情」。

 世界最大跨徑三塔斜拉橋——江門黃茅海跨海大橋全面開工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以後的第三個跨海通道工程,整個全線往西是接通那個西部沿海高速,是港珠澳大橋的西沿線,採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批覆概算127.74億元。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台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台山市斗山鎮,路線全長約31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工程設700米級超大斜拉橋2座;中、長隧道各1座;互通立交4處;服務區、管理中心、養護工區各1處。

 黃茅海跨海通道T5標項目副經理高駿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從設計上看海域段長度約15公里,跨海段設置2座主橋,其中黃茅海大橋跨越東航道和西航道,採用三塔斜拉橋設計,主跨2*720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橋。

 從工藝上看主塔採用國內罕見的獨柱式結構,設置五座主塔,設計上融入了景觀理念,外形動感柔美、標誌性突出。

 從技術上看為應對海上的極端環境,項目融入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理念。工廠化製造、機械化施工、裝配式安裝等現代建造技術將被採用,並建立區域性多災害預警系統。

 高駿表示,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中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以後的第三個跨海通道工程,它將成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橋:建成後,可抗17級颱風;建成後粵港澳大灣區的又一個地標性的一個建築,將成為珠江口的標誌。

中開高速公路百合段完整保留下的碉樓

 中開高速公路江門段——完善珠西高速公路網絡及風土文化元素

 中開高速公路江門段全長85.6公里,按雙向六車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 

 中開高速總承包部副總經理劉紀唯告訴記者:中開高速公路主線起點位對接深中通道,經新會區、台山市、開平市、恩平市等,串聯了江珠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開陽高速公路、270省道、325國道等多條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公路,是江門市南部東西向交通大通道。中開高速和深中通道都正式通車後,從江門中心城區前往深圳將只需1個小時左右,比原來縮短了近1個半小時。

 據劉紀唯介紹,中開高速公路江門段互通、一跨、相交密集,有些路段不只是接駁省道 、縣道,有的還接通了鄉道 、村道,極大的方便了這個村民的出行,此舉項目的建設對完善珠江西岸高速公路網絡,特別為許多地方路考慮到長遠的路網建設和升級預留出了許多路口,助力江門構建全方位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起著重要的作用。

高速互通

 車子行駛在中開高速公路百合鎮施工路段附近時,記者遠遠的看見路的兩條分別有幾座具有中西文化交融風格的碉樓,劉紀唯表示,此景為中開高速公路的又一大文化亮點。按照調整道路施工要求 距離路基10米以上的就要實行拆遷,考慮到開平碉樓與村落是廣東省第一個世遺,施工建設時規劃周詳予以保留了,完善了中開高速公路江門段風土文化元素。

 雙水互通至鳳山互通段正在做開通前的衛生、綠化等清理工作,12月31日完工通車,江門起點段至雙水互通段爭取2021年建成通車。而中開高速中山段計劃2023年與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車。(記者盛芳齡 通訊員江軒)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