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報告出爐

2021-01-01 20:06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年在全球金融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發生了諸多足以載入史冊的事件,美股暴跌導致四次熔斷,美原油期貨跌至負值,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爆倉等不一而足。不管金融市場如何波瀾壯闊,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永恒不變的本源。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具有「風向標」和「晴雨表」意義的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2020 China's Industrial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簡稱2020CIFDI)近日發布。該指數從資金支持度、結構優化度、服務有效度和金融安全度四個維度,運用38項指標綜合評價中國及31個省級行政區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績效,以期引導和推動中國產業金融高質量發展。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顯著增強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產業金融發展綜合評價得分達到137.84分,比上一期增長3.2個百分點。從近年來指數變化情況來看,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緩慢增長、優化調整后,本期得分實現較大提升(如圖1所示)。從分項指標得分來看,資金支持度和服務有效度出現大幅增長,結構優化度維持略有增長,金融安全度呈持續下降態勢(如圖2所示)。

 圖1 2011年—2019年中國產業金融發展綜合得分

 圖2 2020CIFDI四個維度分項得分變化

 

 資金支持度增長最快

 央行多次降准和靈活使用公開市場操作釋放流動性,廣義貨幣供給增速回升,2019年末國內廣義貨幣(M2)餘額為198.65萬億,同比增長8.7%,M2與GDP比值較上一年小幅下滑,維持在200%左右,M2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的比值較上一年小幅回升但仍小於1,表明貨幣供給相對經濟增長仍處於偏緊狀態;2019年中國金融總資產達到467萬億元,與經濟總量比值達到481.4%,該比值迎來自2015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其中,金融機構總資產與GDP的比值多年來持續下降,金融機構持續瘦身健體、脫虛向實,債券市場未清償餘額與GDP的比值穩步提升,股票市場總市值與GDP的比值顯著提升,如圖3所示。

 圖3 2011~2019年我國各類金融資產相對GDP規模情況

 

 金融業仍需增強內功

 從銀行業服務效率來看,銀行業息差持續收窄,靠息差生存越來越難;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房地產對其他領域實體企業信貸融資的「擠佔效應」明顯減緩,房地產開發企業信貸類融資佔信貸融資規模增量的比值達到近5年最低水平。

 從證券業來看,整體服務效率得分在2016年達到最高值后,又經歷了2017與2018年不斷下滑,2019年出現明顯恢復,其中債券市場和商品期貨市場的大幅增長是主要原因。從保險業來看,保險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大幅提升,財產保險綜合賠付率達55.8%,扭轉了下降態勢,保險資金運用率達86.4%,達到歷史最高點。

 防範風險任務仍然艱巨

 指數報告指出,金融體系長期發展累積的結構性、周期性、體制性風險正在逐步暴露,金融風險壓力正在不斷釋放。銀行業不良率增速減緩,金融機構表現出現分化,中小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壓力加大;非金融部門槓桿率趨降,債券違約率快速上升(如圖4所示)。2020年不斷出現信用債違約事件,要防範債券市場風險带來多米諾骨牌效應。

 圖4 2014-2019國內企業債券違約率變化

 區域競爭異常激烈

 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不含港澳台)產業金融發展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北京、廣東、上海位居前三甲,浙江、江蘇、福建、山東、四川、湖北、重慶躋身十強。從得分來看,區域競爭非常激烈,得分相差很小,內蒙古、寧夏、西藏、海南和青海落后較多;從資金支持度來看,京浙粵滬蘇位居前五,浙江表現突出;從金融支持經濟結構優化看,區域得分差距較大,北京上海並駕齊驅;從金融服務有效度看,整體向,好差距不大,天津和吉林排名大幅上漲;從金融安全度看,整體得分小幅下降,內蒙古、遼寧、寧夏、青海風險壓力較大。(記者 朱輝豪)

 

[責任編輯:趙桐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