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黄山举办纪念程灵洗诞辰1500周年公祭大典

2014-04-16
来源:香港商报

  

徽州民俗又一盛典

  皖黄山举办甲午纪念程灵洗诞辰1500周年公祭大典

  香港商报记者 吴 敏/文

  图片:许琦 程传琮

  古徽州第一个被“国史”列传的人物

  绿染新安,杜鹃红遍,徽州春深,气象万千。以全国各地程氏宗亲为主体,社会各界“甲午纪念程灵洗诞辰1500周年公祭大典”4月14日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篁敦村程灵洗墓隆重举行。

  篁墩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是自汉代以来许多中原氏族入徙徽州时的始居地,被世人称作徽州宗族文化的圣地,徽州的“耶路撒冷”和“麦加”。谚云:“北有山西洪洞大槐村,南有武夷宁化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北宋大理学家程颐、程颢,南宋大思想家朱熹,清代大思想家戴震等等徽州文化名人祖籍都在篁墩,是声名远播的“程朱阙里”。

  篁墩是新安程氏的发祥地。自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赴任新安太守,迄今已经有1693年。南北朝时,新安程氏家族繁衍至十四世忠壮公程灵洗(514—568),是古徽州正史上记载的第一人。忠壮公生二十二子,有九十三孙,后裔在徽州大地不断繁衍壮大,并播迁至全国各地及海外,据统计,全球三分之二姓程的人,都出自新安程氏,大概有1200万之众。

  程灵洗是徽州古新安历史上被国史记载的第一人,南朝梁代新安太守,元朝泰定四年加封忠壮公至“忠烈王”,明洪武三年钦降篁墩世忠庙祝文,勅徽州知府春秋致祭,对古徽州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其后裔开创的二程理学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程灵洗(514-568),南朝新安海宁篁墩(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陈书》有传,是第一个被正史记载的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新安)的许多地方都有他的祠堂庙宇,徽州(新安)人民对他的崇拜持续了一千五百年之久,对徽州(新安)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

  徽文化研究学者程福如认为:这充分反映了程灵洗在徽州(新安)的历史地位。如今,程灵洗作为徽州(新安)神祉,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作为一名保家卫国的骁勇战将,则仍会流芳千古,成为徽州人心中永远的骄傲。2007年,绩溪仁里村重修世忠祠以及2012年篁墩地区忠壮公墓的修复,就是程灵洗永远活在徽州人心中的最好见证。

  在祭祖活动中,各地程氏后裔代表人士纷纷表示,将以公祭大典为契机,利用宗亲联谊组织优势,进一步支持推动篁墩“程朱阙里”古石坊、世忠祠、歙县元谭公古墓等徽州文化原生态遗迹的修复保护,在促进社会和谐、凝聚人心及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会长程桂芳宣读祭文

  徽州寻根之旅渐成气候

  著名的徽学专家、黄山学院教授、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会长汪大白说:程灵洗是徽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正史、有传记的一个伟大人物,他的主要功绩就在于在那么一个动乱的年代,他能够勇于担当,保境安民,且也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功业。,我们今天怀念他、纪念他,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将弘扬像他们这样一些历史人物的高贵的品质。这是我们今天举办公祭大典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当天的纪念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1000多名程氏后裔前来祭祀拜谒这位徽州历史上第一个被写入正史的先祖。把黄山市近年悄然兴起的寻根旅游推向一个高潮。

  程灵洗逝后配享于陈朝祖庙,明洪武三年钦降古徽州世忠庙祝文,勅徽州府知府春秋致祭。其墓葬在篁墩故宅旁边,占地十余亩,为鱼形,族谱上绘有古墓图;据长者回忆,墓园植有千年古樟树。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其故居早无迹可寻,唯古墓遗迹尚存,坟包及墓葬外形基本保留旧貌。自古以来,“乡人追思其义”,篁墩周边八十余社之众,即墓为坛以祭之。此后徽州“程忠壮”的庙宇、行祠等建筑遍于域内乡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遗存至今已十分难寻,因此,程灵洗古墓遗存更显得珍贵。

  黄山市政协常委、黄山市程氏文化委员会副会长程景梁告诉记者:保护好修复好程灵洗等重要古墓遗存,一方面顺应寻根祭祖热潮,既满足寻亲者的精神寄托,又可发展民俗旅游,促进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是保存徽州记忆、续接文脉的需要,有利于挖掘徽州文化遗产,发挥名人效应,促进文化学术交流。程灵洗还是徽州民间第一个被奉为地方神、受到各氏族百姓广泛爱戴的真实历史人物。他虽曾贵为太守,仍躬耕不辍,家属亦纺织自食其力。因此,修复这一文化遗存,可以让人们参观景仰和纪念徽州历史上第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开展廉政教育。

  然而,“程朱阙里”篁墩的名胜古迹被毁坏得触目惊心,很多具有标志性的文化遗存亟须抢救性保护。抢救修复那里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文化界和社会各界对此呼声日高,政协委员多有提案。从2012年开始,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程氏文化委员会发挥民间组织和徽文化特色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忠壮公古墓园的征地、募捐、修复等工作,得到皖籍上海企业家程先政先生慷慨解囊,忠壮公古墓园修复工作在当年清明节前夕修缮完工。

  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始终坚守“同根、同祖、同源”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因素。程景梁认为:作为一名载入南朝正史的人物,程灵洗在南宋以来的徽州社会一直是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勇猛善战、保境安民、忠君爱国道德品行至今是徽州人学习的典范。

  来自四川达州的程飞跃在致辞时对举行这样的活动寄予厚望:是先祖给了我们同样的血脉,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头上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程”字告诫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弘扬祖德,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尽责。

  来自广东的程其峰还专门带来航拍设备“小飞侠”从空中把整个公祭活动的场景拍摄下来。他表示:1700年前,我们的根就在这里。我们中国的传统就是感恩,做人也可以这样说,不要忘根,不要忘本。我们的根在安徽黄山。

  程灵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著名徽学专家、安徽省文史馆员,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方利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徽州文化研究,并建树显著。其主要著作有:《戴震全集》、《戴震学术思想论稿》、《朱熹与徽州文化》、《论徽学》、《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等。

程灵洗画像

  他介绍:程灵洗是古徽州地域早期的重要历史名人。是古徽州第一个被“国史”列传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勇武而又亲民的大将军兼老农的古代英杰形象,早已铭刻在徽州历代民间百姓的心中。

  方利山说,近年来,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程氏文化委员会负责发起对这位徽州早期重要历史人物的缅怀和研究,这不仅仅是徽州程氏宗亲崇祖敬宗、感恩报本、弘扬祖德的一种中华孝文化的倡扬,而且也是对徽州地域文化由宋上溯之社会文化实态的新探研。是徽州文化承传弘扬的一个新拓展。

  方利山介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宋以来的徽州地域社会文化实态的各个层面,都已经有许多富有成果的发现和研究。古徽州自宋以来,“儒风独茂”,尚文重教,科举辉煌;明清徽商兴盛,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总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东南邹鲁”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奇迹,徽州文化成为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在学术文化界已经形成基本共识。而对于宋代以前古徽州之域的“新安文化”、“歙州文化”、“山越文化”,还有许多课题至今没有展开,还有许多历史谜团尚在未知之中。

  他认为:对古徽州宋代以前时期社会历史实态的探究,正是当下徽州文化研究需要着力掘进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程氏文化委员会在海内外程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近些年组织内外徽州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程灵洗和徽州早期社会历史实态的研究,终于在今年有了结集性学术成果。《程灵洗与徽州社会》专著正式出版,该书对程灵洗的历史功绩、程灵洗在古徽州社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徽州程氏对徽州文化的贡献、程灵洗研究对徽州文化研究的意义等多个方面,用新的史料,从新的视角,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对此,方利山表示:这不仅是古徽州历史人物程灵洗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而且也是当下徽州文化学术研究的一个新开掘,新推进,意义重大。

  “国术”中华太极拳的老祖宗之一

  方利山介绍,随着程灵洗研究的深入,有资料表明这一位徽州历史上的早期伟人,还是“国术”中华太极拳的老祖宗之一,这尤其令人振奋,这再一次证明了徽州文化承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对“程灵洗和徽州社会”的探讨中,人们正在进一步思考:古徽州地域早期社会历史实态是怎样的?宋以前徽州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徽州早期山越文化、歙州文化、新安文化中“尚武”和“崇文”的历史互动、演进和传承的脉络情况是怎样的?等等。随着程灵洗研究、汪华文化研究等专题研究的开展,相信徽州文化的研究,定会有让人瞩目的新进境。

福建程氏后裔代表合影

  据介绍,多年来,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对徽州文化的开掘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翟屯建会长身体力行,积极主持省级科研项目“程灵洗与徽州社会”的研究;程氏文化委员会秘书长程景梁竭尽心力为承传和弘扬篁墩程、徽州程、中国程之祖德及文化而辛苦奔忙;程正朔等程氏宗亲竭诚奉献热心支持程灵洗研究的开展;许多徽州本土的徽州学研究者攻坚克难努力参与这一课题的开掘。

  方利山表示:我们徽州本土的徽州学研究者,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料优势,理应在徽州文化研究新开掘中负起更多的责任。

敬献花篮

  神功千古振,祀典一乡崇

  程灵洗生于南朝梁陈时代。他在年少时就表现出超人的力气和组织能力,深受乡人的拥戴。侯景之乱时,南方多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尸骨如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因程灵洗的护卫,新安、宣城、鄱阳、苏州等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保护。后陈受梁禅事,程灵洗仍尽力抵御外敌,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陈朝皇帝的多次表彰,封重安县公,食邑二千户。陈朝政府给了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配享高祖庙庭”等高规格待遇,其事迹被载入陈朝正史。

  程灵洗因战功卓著赢得了“开府仪同三司,配享高祖庙庭”的极高待遇,也因此成了新安的神祗。新安人民纷纷露天筑坛,或建祠构庙,祭奠心目中的保护神。

  祭祀活动从陈光大二年始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南北朝至北宋。第二阶段从南宋至明早期,第三阶段从明中后期至清,第四阶段是清朝以后。

  至南宋,“程灵洗崇拜”现象达到了顶峰。由祭祀活动派生出许多关于他的神话传说(最有名的神化传说有吕湖射蜃、除旱魃、驱瘟疫、退蝗灾等),程灵洗成了无所不能的神。

  可能南宋的历代帝王是为了顺应民意吧,竟一而再,再而三地颁布诏令,对程灵洗追封,由二字侯升至四字、六字、八字侯,继而又从四字公升为六字、八字公。已去世六百多年的程灵洗的官阶由此节节攀升。其长子文季,也受到南宋朝廷的两次加封。文季少年随父出征,勇猛非凡,人称“程虎”。后不幸被北周所囚,逝于北周都城长安。灵洗妻董氏,被封为惠懿夫人。

  南宋朝廷一共给予程灵洗及其家族十一次追封,成了徽州地区除汪华以外受追封最多的人和家族。

  南宋、元、明初,徽州各地在春秋两季都要到篁墩世忠庙里去请神回去祭祀。这种方法让人感觉很不方便,于是,各地又纷纷在居住地建造行祠祭祀,这就是徽州各地都有世忠祠庙的成因。一些移居外省(浙江、江西等地)的程姓子民,也将祭祀活动带到了外省,在当地建造行祠祭祀他。

  明中后期,徽商勃兴,祭祀活动由士大夫们唱主角逐渐转变为商人主导的态势。清以后的祭祀活动,则有了明显的宗族化倾向。原先流行于各地的世忠行祠最终演变成了各地的程氏宗祠。程灵洗由此逐渐进入各支派的程氏谱牒,成为徽州程姓共同的祖先。

  古人程远对程灵洗祭祀的民俗文化盛况,有诗作颂:“赐庙家山里,全书揭世忠。神功千古振,祀典一乡崇。荐藻来村叟,称觞进乐童。自应余泽在,歌舞遍东风”。

  方利山说,时过一千五百年,程灵洗祭祀民俗又在徽州复活,纪念程灵洗诞辰1500周年公祭大典的隆重举办,这对人们探究古徽州祭祀民俗文化,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践,都是百年一遇的难得体验机会。

[责任编辑:李寧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