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地方产业

黔枫香镇:着力打造多彩旅游文化

2014-09-2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讯] 实习记者 王浪 报道: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立足“朴实、自然、典雅、厚重”的乡土风貌,乘着贵州省建设生态旅游示范镇之风,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养生文化、民族文化、温泉文化、陶瓷文化、生态文化、乡村文化七彩绽放,彰显着枫香旅游文化魅力,枫香镇通过抢抓历史机遇,旅游事业突飞猛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丰富的红色文化遗迹、优越的生态和气候环境、方便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吸引着省内外游客,为枫香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旅游资源上,枫香镇汇集“红色文化资源、褐色陶瓷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白色水资源”等丰富旅游资源。在这里,可以瞻仰苟坝会议会址、泡瑶池温泉、参观九龙山(湖、洞)、欣赏新农村示范点、体验土陶工艺文化、品尝原生态农家菜等,给游客视觉、感觉、味觉全方位的享受。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既需要丰富的资源,也需要精心的打造。群山环抱下的遵义县枫香镇,历史与现实交响,鳞次栉比的黔北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处处张扬着旅游建设的壮志豪情。

  基于枫香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爽爽的气候环境,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对枫香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走上了快车道。

  自2013年获得全省生态示范镇称号来,枫香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工业总产值10.31亿元,农业总产值2.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20元,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87.37%。

  依托苟坝会议会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联合枫香温泉、九龙洞、穿洞旅游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从短线游向深度游转变,枫香镇旅游产业发展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迈进,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携手共进。截至目前,全镇现已开办乡村旅馆73家、床位1130个,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以上。

  链接:

  [红色苟坝]苟坝会议会址是枫香镇的显著标志。

  基于苟坝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对苟坝会议会址的保护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走上了快车道。自2012年被列为贵州省“5个100工程”旅游景区后,苟坝村引起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由此,苟坝红色旅游创新区应运而生,核心景区的打造已全面铺开。

  在春天远观苟坝村,整个村庄为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三面环山,中间低平,金黄的油菜花和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辉映出一副早春田园山水图。自然风光优美,以大娄山西部支脉为骨架,与峡谷、槽谷、盆地、丘陵、溶洞等错落,形成奇特的喀斯特石林地貌。

  [白色温泉]温泉是枫香镇的靓丽名片。

  枫香温泉历史悠久,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泉水所在

  地地形呈“L”字型山间盆地,地下温泉带约8公里,四周田园风光旖旎,四季鸟语花香,植被保存完好,水质清澈无污染,可泡可饮。

  枫香温泉在2006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褐色土陶] 花茂土陶是枫香镇的特殊符号。

  花茂陶业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历史悠久。花茂村党员群众之家设立的土陶展示厅,蕴藏着花茂土陶历史的辉煌——1915年,举世闻名的“怒掷酒瓶震国威”中的酒瓶就是花茂村生产,使得花茂生产的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一举夺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花茂土陶距今已有140年历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的酒坛、泡菜罐、大米缸等,曾是遵义人的家庭必备,被誉为追忆乡愁的符号。立足这一优势,枫香镇聚合多种要素,打造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目前,党群之家、乡村旅馆、商业店铺已建成运营,正在配套建设陶艺馆、陶艺体验棚、陶艺情景展示区、陶艺品展示厅等设施。

  [炫丽青坑] 青坑山水是枫香镇的天然氧吧

  青坑村融山、洞、湖景色为一体,九龙山、九龙洞、九龙湖是青坑的三道靓丽风景,浑然天成,勾勒出一幅四季变幻的天然油画。这里夏季平均气温比周边低1至3℃,是消暑度假胜地;这里森林覆盖60%,是良好的天然氧吧。这里“一年四季皆有景,一年四季景不同。

[责任编辑:刘深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