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本地新闻

合肥長豐:撐起“保護傘” 水利成景觀

2015-10-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通訊員 孔憲昌報道:綠林漫漫,清水盈盈,花海飄香,天鵝翔舞……歷經兩年的整治,合肥長豐水利已成為江淮大地的亮麗風景。

  擁有“福水長流地長豐”之稱的長豐縣,以江淮分水嶺為界,嶺南為長江流域,嶺北為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的巢湖水系流經長豐59公里,淮河流域共3個水系流經長豐155.5公里。境內擁有河流、輸水干渠以及湖泊、水庫共達249條(座),塘壩、支渠更是星羅棋布,長藤結瓜。盡管水網如織、水源充沛,但如果水環境治理不好,不權縣內水之利不能變成民之利,同時對長江、淮河帶來一定的污染。為此,該縣依照“水清、河暢、景美”的原則,因地制宜,加大投入,著力抓好水環境治理工作。

  去年以來,他們投資7570萬元,一方面對25座中小型水庫閘壩進行加固,另一方面大力興修堤頂水泥道路,綠化、美化堤壩環境,目前,該縣的骨干重點工程以及配套設施項目已全部完工。不僅如此,該縣投資4640萬元,對全縣15條水體生態較為脆弱、臟亂污染較重及淤塞阻水嚴重的河段進行重點潔水整治,整治河道、河流、渠道近300條,總長度712公里。今年,全縣又投入近2億元資金對板橋河、莊墓河進行重點整治,同時建成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站26個,月處理廢水量達7000多噸。

  確保飲水放心,是長豐縣加大水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該縣對8個飲用水源地的漁業養殖承包合同進行全部解除,搬遷了近30家畜禽養殖企業和大戶。在此基礎上,嚴格考核體系,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并指派千名保潔人員做好飲用水源地的巡查以及垃圾清理,從而撐起了水源“保護傘”。

  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將長豐水利打造成了亮麗風景。大房郢水庫的千畝花卉、瓦東干渠的30里槐花海、龍門寺水庫的白鷺輕飛,杜集水源地的天鵝臥灘,成為長豐旅游的新“名片”。

[责任编辑:周丹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