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旅游资讯

全域發力 四川興文旅遊“春意盎然”

2017-05-02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梅超、通訊員梁俊報道:苗鄉風情美,興文春意濃。陽春三月,1373平方公裏的四川興文大地春意盎然,油菜花、李花、桃花等次第綻放,笑迎八方賓客。興文是旅遊資源大縣,以喀斯特地貌、山嶽峽穀、溪泉湖潭、高山森林等自然旅遊資源和僰人文化、苗族風情、紅軍長征革命遺跡等人文景觀組成。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生態旅遊示范區、四川省鄉村旅遊強縣等旅遊品牌。在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的當下,如何讓興文旅遊這幅巨大的“蜀錦”綻放異彩,需要在下“繡花”功夫時,更要摸清家底、盤活旅遊資源、讓全民參與其中、共建共享全域旅遊。

  一盤棋 一體化 一攬子

  興文縣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單位以來,緊緊圍繞宜賓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旅遊強市目標,縣黨代會“大旅遊”的發展理念,明確提出“全景、全業、全時、全民”要求,將全縣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來打造,一盤棋頂層設計、一體化創建標准、一攬子分工落實,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各項工作。

  “興文縣在做頂層設計時,把全域旅遊的理念融入進去,涵蓋了交通、水務、農業等很多方面內容,部門在具體工作時,會對照相應細則,在‘食、住、行、遊、購、娛’六要素上下功夫,進而有了觀光農業、自行車道這些。”興文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去年底,興文制定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實施細則、任務分解表,從城鎮建設、道路交通、文化體育、現代農業、脫貧奔康、旅遊要素、精准黨建、旅遊市場、智慧旅遊等九個篇章提出全域旅遊建設標准和要求。形成全域旅遊“全面抓、全面管、全面建”統籌工作推進機制。通過“全域化空間布局、全體驗產業體系、全鏈條產業集聚、全域交通網絡、全覆蓋公共服務體系”,力爭2—3年完成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工作。

  “我們要著力全域旅遊,大力抓、創新抓、互動抓旅遊,圍繞旅遊‘六要素’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提升綜合接待能力,堅持整合資源,以兩大景區為引領,全力推進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凸顯興文縣在川南旅遊的龍頭地位。力爭今年接待遊客514萬人以上,實現旅遊收入80億元以上。”興文縣委書記、縣長張健介紹說。

  多個品牌共建共創 打造全區域景區

  在摸清全縣旅遊資源“家底”的基礎上,興文制定了《興文縣2016-2020年國家A級旅遊景區創建方案》,未來五年計劃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25個,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4A級景區11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13個,構建了“一海一山為主導,多點多極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空間布局和全域旅遊形態。

  目前,興文石海景區已經全面啟動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同步創建國家生態旅遊示范區工作,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創建模式,在中山大學旅遊學院的智力支持下,全民參與。制訂了詳細規劃來提升景區品質,從交通、遊覽、安全、衛生、服務、管理等九大方面入手,推進景區提檔升級,全面強化管理者和員工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水平,確保2018年創國家AAAAA級景區成功。

  此外,僰王山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有序推進,已按程序申請評定。

  在旅遊業發展全域旅遊的融合過程中,興文縣重視遊客從風景、人文、美食等各方面全景式體驗,從看景點到玩“區域”,從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的轉變。今年興文縣科學統籌全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用“興文縣鄉村文化旅遊節(春、夏、秋、冬季)之……”冠名,基本形成春季“踏春賞花”、夏季“田園休閑”、秋季“研學旅行”、冬季“非遺民俗”的鄉村旅遊格局,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示范區建設。

  3月19日,雨又開始下起來了,這場持續了近3個周的“倒春寒”對興文縣玉屏鎮玉聯村村民劉斌的農家樂生意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從3月1日開始對外接待遊客,到19號劉斌的農家樂純收入三萬多元:“最多一天我們接待了40桌客人,都是被第二屆豬兒粑節吸引來的。”

  嘗到甜頭的不止劉斌一家。據玉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第一屆豬兒粑節總共為玉屏鎮帶來旅遊收入1000多萬元。“看到有錢賺,大家的積極性就更高!”玉屏農家樂的數量從去年的十幾家上升到今年的四十幾家,平均每天接待遊客約3500人次,目前帶動收入約500餘萬元。全鎮約550戶農戶參與其中,其中30餘戶貧困戶通過務工、對口銷售蔬菜家禽、自辦農家樂等方式增收60餘萬元。

  “農戶通過參與旅遊活動、經營旅遊項目、從事旅遊服務等方式參與到鄉村旅遊中來,從中獲利,增加收入,實現全域旅遊共建共享。”興文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鄉鎮、村或涉旅企業在辦節過程中探索自身旅遊發展路徑,用全域旅遊的理念整合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旅遊線路產品,逐步形成全域旅遊氛圍。

  推進“旅遊+” 培育旅遊新業態

  在推進全域旅遊進程中,興文縣將“旅遊+”的戰略轉化為“+旅遊”的舉措,探索“文化+旅遊”、“小鎮+旅遊”、“扶貧+旅遊”、“商貿+旅遊”、“林業+旅遊”模式,促進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努力將旅遊業培育成為興文戰略性支柱產業。

  苗族花山節、西南民歌賽、苗年節、大壩高裝巡遊、龍騰獅躍鬧元宵等每年都要舉辦的節慶活動,是興文縣探索“文化+旅遊”模式的典型案例。這些節慶活動的舉辦,讓興文對內實現旅遊與文化的整合,增強凝聚力,對外宣傳推介興文,成為民族文化交流、招商引資、旅遊發展的盛會。2016年,興文縣被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授予“中國品牌節慶示范基地”稱號。

  據悉,下一步,興文縣還將推進“旅遊+小鎮”的發展,積極打造僰王山高速出口(蘆稿林)風情小鎮、大壩喀斯特水鄉、九絲僰城古鎮、麒麟特色小鎮、石海坡地苗寨等,塑造“一鎮一貌”。此外,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形成林旅互動的旅遊新格局。

  此外,興文縣還創新思路、建立合作機制,與中山大學、省旅遊學校等學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五糧液、可口可樂等企業,峨眉山、樂山大佛、蜀南竹海四大景區合作,成功舉辦“興文杯”第二屆全國高等院校旅遊創新策劃大賽、航拍大賽、“農業+旅遊”推介會、聯動“四海”(峨眉雲海、樂山佛海、蜀南竹海、興文石海)全球啟動中國最美山水富地,引薦促進景區建設和產業發展,提高了興文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興文以創景區品牌為引領,建特色鎮村為亮點、重綠色生態為基礎。要始終堅持抓業態培育、旅遊引領、實體項目的三產互動、三產相融。著力完善旅遊要素,全力提升旅遊惠民水平,做到住要有特色民俗,食要有特色餐飲,遊要有特色體驗,購要有特色商品,娛要有特色活動,行要有特色暢通。”興文縣委書記、縣長張健告訴記者。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