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故宮博物院—都江堰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7-05-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史振華報道:23日,故宮博物院—都江堰市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及故宮太平花贈植都江堰市儀式在故宮文華殿前廣場舉行。

  都江堰市委副書記、市長何維楷,市政協主席丁小平,市政協原主席高潤川,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小峰一行早早地來到故宮正在怒放的太平花前,清理雜草、揮鎬移植,做著太平花贈植前的准備工作。

  據應邀參加此次活動的著名學者蘇叔陽先生和蒙曼女士介紹,太平花,最早名豐瑞花。產於四川,以青城山太平花最佳。宋代學者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記》中記載:“瑞聖花,出青城山中……”公元965年,北宋滅後蜀,蜀後主孟昶被俘押往汴梁(今開封),太平花遂從成都遷徙至開封。公元1023年,太平花作為貢品獻給宋仁宗趙禎,趙禎為它賜名“太平瑞聖花”,移入禦花園中種植。金代海陵王滅宋時,將皇宮裏的珍寶、文物搶劫一空,還搶運了大量太平花等珍奇花卉。後來,海陵王遷都燕京,便從開封移植過來的太平花移植到了金中都及中都的西郊。金朝滅亡以後,金中都皇城裏面的太平花被毀棄,可是在京郊的太平花卻躲過了劫難,年年花開滿枝,香飄十裏。元、明時期,北京京郊的太平花被移植到皇城禦花園中精心培植。清初,清政府把太平瑞聖花移植到暢春園和圓明園裏種植。因為嘉慶帝去世後,諡號仁宗睿皇帝,因“睿”字跟“瑞”字同音,為避諱,道光皇帝下令把太平瑞聖花的“瑞聖”二字去掉,太平花一名沿用至今。同一花卉經兩位皇帝賜名,這在曆史上實屬罕見。1860年,太平花再經劫難,英、法聯軍火燒“三山五園”時,暢春園、圓明園中的太平花全被焚毀,只有長春園中幸存兩叢。1886年,慈禧太後重修頤和園時,將幸存的兩叢太平花移植到了排雲門前,一邊一棵。不料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平花再遭浩劫,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二年春天有一棵冒出了新芽,慈禧太後見了非常高興,移植一部分種在排雲門的另一側。清末,由於慈禧和隆裕兩太後以及瑜妃、瑾妃等常以此花作為禮品賞賜王公大臣,不少的王公子弟都以種植太平花為榮。加之李連英、小張德等總管太監偷挖私種,因此北京城裏官家私宅才開始有了太平花。兩位學者認為,文運系於國運,花運同樣系國運,太平花就是這一段曆史的見證者,太平花的遷徙史,就是中國千年曆史的一段縮影。

  然而,太平花的產地青城山卻沒有了太平花蹤跡。據來自都江堰的著名作家王國平介紹,被譽為“三百年來草書第一人”的書法大家於右任先生曾數次登上青城山,尋訪太平花,但每次都抱憾而歸。1943年春夏之交,第三次尋訪太平花未果後,於右任在他的《青城紀事詩》中無比惋惜地寫到:“名山名卉知名久,不見花開醉太平。”他還在詩後注:醉太平為山上名花,餘三至未見。其遺憾與惆悵之情溢於字間。

  為了讓太平花早日回歸故裏,2016年8月,都江堰市開始了對太平花的尋訪與考察;2017年1月18日,都江堰市考察組人員前往故宮博物院,介紹了太平花的曆史與現狀,並表達了希望引種太平花讓其回歸家鄉的願望。經故宮博物院院長辦公會研究後,故宮博物院同意贈植太平花。

  23日下午13:30,故宮博物院—都江堰市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及故宮太平花贈植都江堰市儀式正式舉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主持活動。當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非常鄭重地將帶著泥土氣息和撲鼻芬芳的太平花交給都江堰市市長何維楷手中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參與尋訪和贈歸活動的都江堰人激動不已,喜極而慨:“離開家鄉上千年的太平花,終於回歸故土了。”

  都江堰市方面有關人士表示,太平盛世迎歸太平花,具有特殊的意義。太平花移歸故鄉後,他們將認真種植和培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青城山定會遍開太平花。同時,他們也希望以花為媒,文化聯姻,一千多年前,生長在都江堰青城山中的太平花在曆史的風雨中一路北遷,這段漫長的文化之旅成就了今天故宮與都江堰文化聯姻的佳話,尤其是故宮與都江堰市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在文物保護、展示利用以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交流,特別是故宮保護文化遺產的成功經驗和諸多創新之舉都是都江堰學習借鑒的寶貴財富,戰略合作將為都江堰市文博事業發展提供極大幫助,如同一路南歸的太平花將在都江堰開出更絢麗的花朵。

  從青城山到北京 一朵花的遷徙史

  王國平

  春暖花開時節,故宮絳雪軒內,一簇簇潔白似雪的花朵正在枝頭怒放,仿佛在它的芬芳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千年前的故事。

  它就是離蜀千年,今年即將回到故鄉的太平花。

  蜀山上的奇葩

  根據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資料顯示,太平花(PhiladelphuspekinensisRupr.),別名太平瑞聖花、豐瑞花、北京山梅花、常山、絹毛山梅花等。是虎耳草科、山梅花屬中的一種,為多年生落葉灌木植物,枝葉茂密,花乳黃而清香,花多朵聚集,頗為美麗。葉對生,長卵形,緣疏生鋸齒,子房半下位,3出脈。花5-9朵成總狀花序;乳白色,微芳香;花瓣4,卵圓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生長於海拔1500米以下山坡、林地、溝穀或溪邊向陽處。喜光,稍耐蔭,較耐寒,耐幹旱,怕水濕,水浸易爛根。產自中國內蒙古、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

  看來看去,太平花產地中居然沒有四川。

  然而經過我們仔細查閱,不難發現,遍布他地的太平花卻與四川密不可分,一千年前的蜀為其最初產地。

  太平花,原產四川,尤以青城山為勝,早在唐代即有此品種。四川人稱其“豐瑞花”,為蜀中的珍品名卉。後被宋仁宗賜名為“太平瑞聖花”,世稱瑞聖花。彼時,據說最好的“豐瑞花“只生長於劍南道青城一地,有寶仙、醉太平、玉真等品種。堪稱生於蜀中,名揚天下的一朵奇葩。

  北宋有位聲名遠播的工部尚書叫宋祁(998—1061),此人不僅是一位能臣,也是有宋一朝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他生於安州安陸(今屬湖北),遷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宗天聖二年(1024)與其兄宋庠同舉進士。初任複州軍事推官。召試,授直史館。曆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翰林學士,諡景文。曾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與其兄宋庠齊名,時呼“小宋、大宋”。因其詞《玉樓春》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人稱紅杏尚書。宋祁不僅雅好詩詞,而且對動植物偏愛有加。他曾經為青城山所產之慈竹、天師栗、楠、榿木、紅豆、蟬花、芎、金星草等植物和紅桐嘴、胡花鳥等鳥類也紛紛寫詩贊美,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尤其是他為太平花所做《瑞聖花》一詩:“眾跗聚英,爛若一房。有守繪圖,厥名乃章。繁而不豔,是異眾芳。”對太平花之贊美由此可見一斑。不惟如此,宋祁還在《益部方物略記》動情地寫道:“瑞聖花,出青城山中,幹不條,高者乃尋丈,花率秋開,四出,與桃花類,然數十跗共為一花,繁密若綴,先後相繼而開,凡閱月未萎也。蜀人號豐瑞花,故程相國琳為益之年,繪圖以聞,更號瑞聖花。然有數種,差小者號寶仙,淺紅者為醉太平,白者為玉真。成都人竟移蒔園中,以為尤玩。”對太平花之身世有了明確交代:出青城山中。人們不禁要問,綻放與青城山的奇花為何命名為太平花呢?有學者認為,“太平”是道家的哲學理想。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源地,花冠以“太平”是實至名歸。也有學者認為,青城山下的青城山鎮,古名太平場,寓意美好,因此人們亦將山上的祥瑞之花名為太平花。

  兩次賜名,五次遷徙

  原本產於四川的名花,最後在蜀中居然找不到蹤跡了。原來在漫長的一千年間,太平花有過不平凡的遷徙史。

  都雲“文運從來系國運”,其實,花運也系國運。

  太平花的第一次遷徙,大約在五代時期。當時後蜀政權已進入王建時代。王建後宮中有“大小徐妃”,兩位徐妃皆為青城縣(今都江堰市)人徐耕之女。王建對二位徐妃寵愛有加,常陪她們回鄉省親,而二位徐妃也做有《禱青城山回》等同題詩多首,對青城山之美景極盡鋪排之筆。王建父子還攜帶後宮嬪妃宮娥彩女頭戴蓮花冠子,身穿彩衣,飄然若仙地在青城山遊樂穿行,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山水實景演出。青城遍山開放的太平花,不僅花白似雪,芬芳醉人,而且還“天下太平”之寓意,自然得蜀王喜愛。而且兩位徐妃移植太平花到後蜀王宮,寄托相思也在情理之中。

  太平花的第二次遷徙,大約在蜀亡之際。公元965年,宋滅後蜀,蜀後主孟昶和他最心愛的貴妃花蕊夫人被俘,押解到宋朝京師汴梁(今開封)。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才女之一的著名女詩人花蕊夫人,亦生於青城縣,對產於家鄉的太平花自是從小喜歡,據說她除了在蓉城遍植芙蓉之外,種得最多的就是從青城山移植而來的太平花了。為了寄托相思之情,獨處異鄉的花蕊夫人特命人將家鄉的太平花從四川輾轉運送至開封,天聖中(公元1023年),太平花被作為貢品獻給宋仁宗趙禎,趙禎為它賜名太平瑞聖花,移入禦花園中種植,太平瑞聖花之名由此遠播。

  太平花的第三次遷徙,大約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當年,金兵統帥海陵王率兵攻進了汴梁城,便將皇宮裏的珍寶、文物搶劫一空,甚至把宮殿上雕刻精美的門窗也不放過,安裝在自己居住的宮殿上。他還將原來宋徽宗建造艮嶽從江南搞來的太湖石也都運到了燕京,同時,還搶運了大量太平花之類的珍奇花卉。後來,海陵王遷都燕京,便從開封移植過來的太平花移植到了金中都及中都的西郊。金朝滅亡以後,金中都皇城裏面的太平花被毀棄,可是在京郊的太平花卻躲過了劫難,年年花開滿枝,香飄十裏。

  太平花的第四次遷徙,是在元、明時期。北京京郊的太平花被移植到皇城禦花園中精心培植。

  太平花的第五次遷徙,是在清初。清政府把太平瑞聖花移植到暢春園和圓明園裏種植。因為嘉慶帝去世後,諡號仁宗睿皇帝,因“睿”字跟“瑞”字同音,為避諱,道光皇帝下令把太平瑞聖花的“瑞聖”二字去掉,太平花一名沿用至今。同一花卉經兩位皇帝賜名,這在曆史上實屬罕見。當時,皇城的社稷壇、紫禁城的禦花園都種有太平花,是皇宮中的珍貴名卉。1860年,太平花再經劫難,英、法聯軍火燒“三山五園”時,暢春園、圓明園中的太平花全被焚毀,只有長春園中幸存兩叢。1886年,慈禧太後重修頤和園時,將幸存的兩叢太平花移植到了排雲門前,一邊一棵。不料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平花再遭浩劫,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二年春天有一棵冒出了新芽,慈禧太後見了非常高興,移植一部分種在排雲門的另一側。清末,由於慈禧和隆裕兩太後以及瑜妃、瑾妃等常以此花作為禮品賞賜王公大臣,不少的王公子弟都以種植太平花為榮。加之李連英、小張德等總管太監偷挖私種,因此北京城裏官家私宅才開始有了太平花。北京大覺寺自明代成為皇家寺院,院內共有5叢太平花,雖無文字考證,但推斷也該是明清時皇帝的恩寵以至延續至今。北京城裏的太平花,由於水土原因、多年叢種,生長緩慢,太平花已大不如蜀。然仍鮮豔襲人,不減當年。

  如果我們仔細梳理太平花的遷徙過程,不難發現,這株花的曆史,就是中國變革史的縮影,它以一朵花的形態和芬芳,與中國近千年的曆史遙相呼應。

  名家筆下的太平花

  太平花的命運盡管顛沛流離、變化多舛,但是,絲毫不能影響曆代文人墨客對它的欣賞與喜愛。

  宋代文壇領袖、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從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起擔任蜀州(治所為今崇州市)通判,青城山不過咫尺之遙,工作之餘,他曾無數次登上青城,遙望京都,寄托關心家國之情。他在青城山留下了108首詩詞。其中就有些太平花的詩詞《瑞聖花》:“扶床踉蹌出京華,頭白車書未一家。宵旰至今勞聖主,淚痕空對太平花。”眼前的太平花繁花似雪,而天下並不太平,每當念及中原未定、山河破碎、家國危難,陸遊心中的悲憤便無處宣泄,只好用“淚痕空對太平花”這樣的詩句以表達其深沉雋永的愛國情懷。

  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6月30日,陸遊的摯友,著名田園詩人范成大度過索橋,前往青城欣賞名滿天下的太平花。奈何此時花期已過,范成大不由得憶起四年前與陸遊同賞太平花之情景,於是題詩《太平瑞聖花》雲:“雲外捫參嶺,煙中濯錦州。密攢文杏蕊,高結彩雲毬。百世嘉名重,三登瑞氣浮。挽春同住夏,看到火西流。”憑此追憶往事。

  明代新都籍學者楊慎(1488—1559)為有明一代第一大才子,他不僅對經、史、詩、文、詞、散曲、音韻等有高深造詣,而且在金石、書畫、博物、植物學等方面頗有建樹。他曾多次遊覽青城山,更有詩作《登青城贈黃梓穀》記之,其中就有寫到太平花的詩句:“玉女房頭交讓木,寶仙洞口太平花。采真他日重期子,煙駕雲裝兩鶴車。”

  清末有位瓜圃老人金梁(1878—1962)是位老北京,曆任京師大學堂提調、內城警廳知事、民政部參議、奉天旗務處總辦、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清丈局副局長、奉天政務廳廳長、蒙古副都統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典守沈陽故宮古物,對太平花熟稔至極,他曾在一本叫《北京名園趣談》的書中寫道:“北京城裏的太平花,由於是多年叢種,生長緩慢,幹細如指,不易成樹,所開花朵也逐漸演變成了單片小白花。然而,太平花仍不失當年姿色。”

  著名作家張恨水的長篇小說《太平花》在上海《新聞報》上連載時,“九·一八”事變爆發,太平花下無太平,面對家災國難,張恨水改變了自己原來“鴛鴦蝴蝶派”的寫作風格,在小說中加入抗戰內容。後來他在《寫作生涯回憶》中說:“自《太平花》改作起,我開始寫抗戰小說”。

  東方文化大師季羨林先生平生關注植物,他在《大覺寺》一文中,詳細記載了他與大覺寺的因緣,尤其對寺內的太平花難以忘懷。文中寫到:“而對面的一棵太平花則正在瘋狂怒放,照得滿院生輝。晚飯後,我們幾個人圍坐在太平花下,上天下地,閑聊一番。”並且還提到,他曾經寫過一幅與太平花有關的對聯,聯雲:屋脊狂竄小松鼠,滿院開滿太平花。

  當代著名學者朱家溍(1914—2003)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孫,從小在北京長大,早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為專門委員,對故宮一草一木,皆有深情。他曾在《故宮》中寫道:“……軒前琉璃花台中除點綴湖石、散植花木以外,迎軒植太平花一叢。此花芳香馥鬱,花辦尤為潔白,花開時層層疊疊,還保留一些‘雪’的色彩。”

  1941年,燕京大學停學。時為學生的王世襄不願坐在家裏吃閑飯,又怕留在北京會被日本人逼著任偽職,於是去了重慶。臨行前,王世襄把家裏養的他最珍愛的太平花端了一盆送給女友,請她幫忙澆水。而且還時常寫信回京,關心太平花長勢。女友回信告訴他:“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澆水,活得很好,但願生活也能像這太平花。”

  著名作家馮不二曾在《恭王府夏日紀實》中寫道:“天香庭院南面院落有六叢灌木,舊曆五月以後開花,花開串串白色,甜香四溢;花形十字冠頂,肥白多姿。因是去鍋爐房打開水的必經之路,花發期間,去欣賞那雍容富貴的姿態,去領受那沁人肺腑的幽香,就成了每天的晨課,往往駐足久久,不忍離去。以後在紫禁城禦花園西側絳雪軒前見一壇這樣的花,看說明是太平花,始知自身竟是太平花下的太平人。若幹年後,聽一位老旗人講述,才知道太平花原是皇宮禁苑的上林奇葩,難怪北京之大,也只在紫禁城和恭王府見過這種花。傳說太平花原產四川青城山,原名豐瑞花……另外,清末的兩朝帝師翁同龢也喜歡太平花,恭親王曾親折數枝以贈,想來恭王爺所折之花必定是在恭王府這六叢之間的。”

  尋找太平花

  人們不禁要追問,經過如此多的戰亂,太平花安在否?

  至少在明代,太平花都還在青城山繁衍。然而從清末開始,太平花卻在青城山神秘地消失了。

  於是,從清末至今,人們一直在尋找太平花的蹤跡。尋蹤的人群裏,既有知名學者,亦有專著與地方文化的杜政遠、程玉長、蘇可文、王克明、施廷俊、彭剛等。

  經過輾轉尋找,人們終於發現,太平花越來越少見了。朱家溍自家上房階前曾種有兩株太平花,取名“太平雙瑞”。王世襄自家西窗外種有一株太平花。然而這三株太平花都在“文革”初枯死。另外,人們在北京故宮的禦花園絳雪軒門前、北海白塔前的小山坡上、中山公園南門西牆內、皇城遺址公園中亦曾見過太平花。著名學者康有為的二女康同璧,是當時名媛。建國初期,曾被毛澤東稱為婦女解放“支那第一人”。她家在北京獅子胡同,院子裏即種有太平花。據傳這叢太平花是清宣統皇帝(溥儀)“陛見”康有為時所賜。

  抗戰時期,四川成為中國的大後方,當時的灌縣(今都江堰市)更是文人墨客聚集之處。張大千、徐悲鴻、黃賓虹、錢穆等皆在此讀書寫生。被譽為“三百年來草書第一人”的書法大家於右任先生亦曾數次登上青城山,尋訪太平花。但每次都抱憾而歸。1943年春夏之交,第三次尋訪太平花未果後,於右任在他的《青城紀事詩》中無比惋惜地寫到:“名山名卉知名久,不見花開醉太平。”他還在詩後注:醉太平為山上名花,餘三至未見。其遺憾與惆悵之情溢於字間。

  都江堰市地方文史學者、著名書法家李啟明先生是我的恩師。他早年與張大千、趙少昂、關山月、林思進、趙熙、於右任、向楚、白敦仁、龐石帚諸名士交好,常有詩歌往還。尤其是與董壽平先生在抗戰時期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他晚年曾自述:年輕時讀范成大、陸遊等人的詩歌了解到至少在宋時,青城山中就有一種叫“太平瑞聖花”的名花。但是,若幹年來,他攀爬青城不下千次,然終不見此花蹤影。後來,李啟明在讀徐珂的《清稗類鈔》時,又了解到此花尚存於北京故宮。為此,他曾三上北京到故宮尋訪此花。1950年,第一次進故宮,但未能見到。1985年,在董壽平先生指引下第二次進故宮,他終於在絳雪軒前的花台上見到了尋找已久的太平花。1980年代末,他在弟子張通傑的陪同下,第三次到故宮,再次得見此花。其時,先生已年近七旬,他在絳雪軒前佇立良久,思緒萬千。他“欲移植回裏,殆非餘力能辦,望望離去”。回川後,他連賦詩詞四首,反複詠歎,感慨之情,溢於言表。此後,每當李啟明談到太平花時仍然興趣盎然,繼之歎息,然希望太平花能重返故裏的心情愈加迫切與強烈,直至2012年,李啟明以96歲高齡辭世,亦未能在故鄉見到太平花綻放。唯留花詩念花名:“名花生長本青城,流轉兵戈滯北京。欲共攜歸歸未得,卿須憐我我憐卿。”

  都江堰市政協文史資料《歲月的記憶》還刊發了相關文章,呼籲太平花回歸故裏。

  離蜀千年歸故裏

  2016年初秋,所有關注和牽掛太平花的人都提前聞到了太平花的那一縷源自故宮的花香。

  為了讓太平花早日回歸故裏,都江堰市主要領導非常重視,時任市委書記張餘松,時任市政協主席高潤川,時任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敏和現任市長何維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小峰等多次召開工作會研究太平花尋訪和回歸事宜。

  當年8月,都江堰市安排市政協辦彭剛、市農林局趙志龍和市文物局潘永固、徐軍等四人組成考察組,開始了對太平花的尋訪與考察,8月17日,在開封市文物局大力協助下,開封市文物局、開封市文物公園研究所主要負責同志,陪同考察組赴開封市龍亭公園、禹王台公園、繁塔公園等三處種植太平花的公園進行實地考察。據文物公園研究所所長程玉長介紹,他們從史料上發現太平花在北宋年間從四川劍南以南(青城山)引種到開封(宋時汴京),但開封在曆史上遭受過多次黃河泛濫,太平花已經在開封市消失多年了。後於2014年3月從北京市北海公園引種了200叢太平花回開封,目前,長勢較好,已經開花結果,正積極擴大種植。

  18日上午,考察組一行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考察太平花,植物園副園長鄭元潤、植物分類學專家葉建飛博士等陪同考察組到植物園實地察看了太平花生長情況。據葉建飛介紹,從植物學分類角度看,史料記載的太平花應該包括山梅山和溲疏兩大類,植物園種植的太平花便屬於山梅花屬。下午,葉建飛陪同考察組到故宮博物院,對故宮絳雪軒前一叢太平花和東華門文華殿前4叢太平花進行現場確認,故宮博物院種植的太平花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栽培的太平花屬於同一種植物。因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出差在外,考察組將《青城太平花瑞聖花尋蹤—太平花圖文資料彙編》送故宮博物院轉交單霽翔院長。

  9月15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來蓉參加成都博物院開館儀式時,時任都江堰市政協主席高潤川率市政協、文物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向單霽翔報告了相關情況。

  2017年1月18日,都江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小峰率廖鵬、羅建、潘永固、徐軍等相關人員前往故宮,向單霽翔介紹了太平花的曆史與現狀,並表達了希望引種太平花,讓其回歸家鄉的願望。單霽翔感念都江堰市多年來對曆史文化保護、挖掘、梳理與弘揚所做的積極工作。欣然同意。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