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品鉴长沙 探寻长沙非遗故事——创意星沙

2017-12-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美丽宜居的长沙县。

  长沙县,位于长沙市中部,湖南省东部,别称「星沙」,自古为「三湘首善」,它东接浏阳市,西、南连长沙市城区,北达岳阳市平江县、汨罗市,浏阳河和捞刀河贯穿境内,长沙县哺育了黄兴、李维汉、杨开慧、柳直荀、许光达、缪伯英、廖沫沙、田汉等仁人志士,还是原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铁映的故乡。

  长沙县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过去的一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3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分别跃居第7位、第6位,获评「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位居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六名。

  长沙县域内有众多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著名的长沙山歌,腊八豆制作、绿茶手工制作等非遗项目均在长沙县内传承并得到新的发展。

  香港商报记者赵启东、张思静

  山歌传人杨世德

  长沙山歌历史久远,根据《长沙山歌》一书记载,长沙县属楚国辖境,域内的民间文化及民间信仰,深受「楚」文化影响,具有独特的「湘楚」特色。从屈原根据这一地带的民间歌曲而创作的《楚辞》中,可略知当时民间音乐的风格。

长沙山歌传承人杨世德和他的弟子。

  杨世德,长沙县青山铺黄鹄村人,市级非遗项目长沙山歌传承人。尽管已72岁高龄,杨世德仍然精神抖擞,十分健谈,在向记者现场奏乐了一段锣鼓丁子后,杨世德对长沙山歌娓娓道来:「山歌是我们『作田汉』的歌,田里劳作后,这就是消遣。『太阳落水又落坡,大家打个散工啰歌;清水塘里洗洗咧手,放下裤脚旱烟子唆……』这就是很典型的劳动歌曲,插田、扮禾、担谷,农活很累人,农村没啥娱乐消遣,闲下来时大家就会来一段山歌,一曲唱开后,心情舒畅又有劲,这就是长沙山歌的魅力。

  尽管山歌好唱,但是收集歌词歌谱却很劳神。「山歌都是口口相传,也没有什么歌谱。」杨世德说,山歌作者就是田间地头的你我他,从来没有特别记录过,因此,从16岁接触山歌起,56年来,杨世德在务农之余,走遍了长沙县、汨罗县的弼时、青山铺和安沙两县三镇,到处「搜」歌。

  「现在手机摇一摇可以轻松搜歌,我们那时候要翻山越岭到处问,同一个调子,歌词有时有好几个版本。」杨爹说,多年走访,他接触到了近百首长沙县山歌,会唱并且登记下来的目前已有60余首,已经全部收录成册。

  为了传承和发扬长沙山歌,杨世德还组织成立了长沙山歌青山铺传习所,招徒授艺,并定期去幼儿园及学校进行表演,普及山歌知识。青山铺山歌传习所自2016年7月开放以来,至今已吸引了逾万人参观,长沙山歌,在此得到新的发展。

  腊八豆大师陈江柱

  腊八豆,是湖南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美食,其制作技艺据悉来源于湖南的乡村和寺庙,特别在长沙地区的农村非常盛行,时至今日,长沙地区的农村老人还有制作腊八豆的习惯。在古华的《芙蓉镇》中,就记录有湖南的山镇风俗,农历三月三做清明花粑子,四月八蒸莳田米粉肉……腊月初八制「腊八豆」。

湖南传统美食,腊八豆

  陈江柱,长沙市级非遗项目腊八豆制作工艺传承人,长沙新景原食品厂厂长。谈及从事腊八豆制作的历程,陈江柱坦言自己从小就有一份腊八豆情节,「我是吃着妈妈做的腊八豆长大的,腊八豆煎鸡蛋、腊八豆蒸腊肉……,小时候的美食记忆里,腊八豆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正因为如此,食品发酵专业毕业后的他把所学与儿时母亲制作腊八豆的传统工艺相结合,研制出了安沙腊八豆制作工艺,即通过采用现代化工艺,打破腊八豆制作的季节约束,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鲜美的腊八豆。

  陈江柱告诉记者,传统的腊八豆制作,一般在冬季,利用气温产生霉菌,菌与豆结合发酵,制成腊八豆,但传统的方法耗时长,同时空气中的其他杂菌也容易混入发酵过程,影响腊八豆的品质。为破解这一难题,他通过反复试验,采用现代工艺,将制作流程优化,实现了对黄豆发酵环境的控制,加上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菌种,终于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化工艺结合,不仅可以一年四季制作腊八豆,并且腊八豆保质期大大延长,不加防腐剂的瓶装腊八豆保质可达一年半。

  「我认为对非遗项目的传承,不仅仅是要把传统技艺保存下来,还要让它们能成为具有生产力的东西。」陈江柱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在目前食品厂的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传统发酵食品文化产业园,以传统食品生产加工为主,同时拟建设文化长廊,推广湖湘传统发酵食品,挖掘、普及、宣扬其文化精髓。古老的腊八豆,在今日的餐桌上仍可大放异彩。

  绿茶匠人周长树

  长沙绿茶传统的加工制作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可知湖南白露、长沙铁色都是数百年前湖南的名茶,长沙茶文化可追溯到西汉时期,那时长沙县人便开始生产茶叶,到了宋代最为鼎盛,现在每年清明前后,长沙农村家家户户仍在房前屋后的茶树上摘下鲜叶,用一种草药熏成『铁色』,自饮或待客。」

传统绿茶制作需要匠人精心打造。

  长沙县域内的金井镇,便是长沙绿茶的主要生产加工地。金井绿茶制作技艺的历史文化,可从一条茶马古道中窥见一斑。金井山区遗留的这条茶马古道始于唐代,当时金井山区的茶叶通过马帮小路与滇藏茶马古道汇合,经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到达西藏,最远到达尼泊尔、印度,这条千年古道见证了金井人世代事茶、以茶为生的历史文化。

  周长树,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沙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从事绿茶事业50余年。周长树告诉记者,他出生地就在金井,自小与茶为伴,受祖辈熏陶,对制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制作一杯传统古法绿茶包括,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散热、揉捻,干燥、造型,提豪,足火,袋装入库八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只有做足功夫,才能制作出一杯上好的绿茶。

  「比如摊青,要自然萎凋6个小时左右,使茶叶的香气慢慢地散开。」「摊青后,再将萎凋好的茶叶倒进炒茶锅内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温度和揉捻的力度都决定着绿茶的品质,因为手艺和手法的个人区别,每一位手艺人炒出的茶,都不会与第二个人相同,这也是手工制茶的独特魅力。」谈及手工制茶的点点滴滴,64岁的周长树如数家珍。

金井茶叶已开发出多系列品类。

  金井绿茶名誉海内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现时的金井茶厂已采用机器制茶,「用现代设备改良传统工艺,这也是一种传承,顺应时代变化,非遗技艺才能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周长树的徒弟,金井茶厂副总经理汤伯玲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在茶厂内建设古法制茶体验观光区,将绿茶制作与旅游体验相结合。长沙绿茶的招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然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