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今日热点

北京公布規劃保護長城文化帶 520公里串起2873處資源點

2019-04-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林彬彬 報導:以燕山太行山為基地,以潮白河、永定河、溫榆河和泃河為脈絡,以長城牆體為主線,呈帶狀展開的萬里長城北京段的「形」首次明確了――總面積達到4929.29平方公里,分為核心區與輻射區。其空間布局被確定為「一線五片多點」。長城沿線664處/片保護性資源分佈了2873處資源點。

 
  這些都被寫入了新公布的《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髮展規劃(2018年至2035年)》中(下稱「規劃」)。預計2035年,本市將實現長城本體和載體全線無險情,通過搶險、日常維護,建立遺產預防性保護機制,能夠向世人展現北京長城遺存真實完整面貌,並有較好的延續性,初步實現北京長城沿線整體統籌,分段管理。
 
  約三成市域面積為長城文化帶
 
  北京市文物局介紹,《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髮展規劃(2018年至2035年)》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長城文化帶」專項規劃,是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要成果。「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資源構成、價值與現狀、規劃定位、原則與目標、規模與空間布局、保護長城遺產、修復長城生態、傳承長城文化、增進民生福祉、保障措施與協同機制等部分。
 
  隨着「規劃」發佈,長城不再只論長度,更是有了空間的範疇――北京長城文化帶貫穿北京北部生態涵養區,約佔北京市域面積的30%。文化帶總面積達到4929.29平方公里,細分為核心區與輻射區。其中,核心區為長城的保護範圍和一類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2228.02平方公里;輻射區為除核心區外的其他區域,面積為2701.27平方公里。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長城始終面臨自然和人為侵蝕,不斷殘損、消失,並形成今天以遺址為主的面貌。根據長城資源調查認定和評估,「保存現狀較好」的長城人工牆體約佔總數的12.3%,「保存現狀一般」的約佔18.1%,「保存現狀較差」的約佔18.4%,「保存現狀差」的約佔27.1%,「已消失」的約佔24.1%。北京長城在中國有長城分佈的1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保存程度最為完好,但保存狀態也不容樂觀。保存程度好、較好和一般的各類型遺存約佔總量的33%。
 
  明星段長城「冠名」5個核心組團片區
 
  有了空間概念的長城,到底是什麼形狀的?「規劃」描述:北京市長城文化帶的空間布局確定為「一線五片多點」,是對北京北部山區空間布局的優化。「一線」,即長城線,是北京長城牆體連續形成的遺存線,是保護工作實施的主要對象。經核准,北京長城全長520.77公里,分佈在平谷、密雲、懷柔、延慶、昌平和門頭溝6個區。
 
  「五片」,即5個核心組團片區,作為疏解長城開放景區遊客壓力的集中展示區,從西往東分別是沿河城組團、居庸路組團、黃花路組團、古北口路組團和馬蘭路組團。每一片幾乎都是被明星段長城「冠名」的。比如古北口路組團有古北口主景區、金山嶺景區和司馬台景區;黃花路組團則是慕田峪主景區,搭配九眼樓景區和箭扣景區、響水湖景區等;居庸路組團,八達嶺和居庸關倆主景區是絕對主角,還有上關景區、南口景區等;馬蘭路組團,主要有紅石門主景區、將軍關景區和黃松峪景區等。
 
  「多點」即長城沿線衛城、所城等指揮中樞及關口、城堡、堡寨延續至今的村鎮,是長城相關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載體。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按照「一線五片多點」的整體空間結構劃分,是為了改變發展模式單一、資源整合不力,經濟效益至上、建設投資盲目的現狀,有助於構建首都北部長城文化帶的整體新格局。
 
  長城文化帶分佈2873處資源點
 
  一條長城,飽含的是中華情,蘊含的是豐富的文化和生態資源。「規劃」按照資源與長城價值的關聯程度,對664處/片保護性資源的2873處資源點進行價值主題分類,共分為長城遺產、相關文化和生態資源3類。其中相關文化又分為軍防村鎮文化、寺觀廟宇文化、抗戰紅色文化、交通驛道文化、陵寢墓葬文化和歷史文化景觀。
 
  根據一張《北京市長城文化帶價值闡釋體系圖》,各類主題交錯分佈,並非簡單割裂。舉幾個例子:真保鎮馬水口路長城包含磚瓦窯等長城相關遺產、燕家台村民居等聚落遺產、通仙觀碑刻等宗教遺產;昌鎮橫嶺路明長城和馬刨泉北齊長城包含長峪村等聚落遺產、西山慘案紀念碑等紅色文化遺產和白羊溝風景名勝區等自然遺產。
 
  北京市文物局明確,長城文化帶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文化與自然資源的保護為重要前提,以長城遺產價值闡釋展示體系為抓手,以資金、人才、技術和設施的科學合理配置為手段,以長城遺產、相關文化和生態資源的系統整合為切入點,以管理與運行的長效機製為保障,帶動北京北部山區社會、文化、經濟活力的整體提升。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