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齊魯新視野:從遠郊縣到世界舞台,平陰如何跨過「成長的煩惱」

2019-09-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如果時光能夠倒流——玫德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肯定想不到,自己的產品能使用在迪拜哈利法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國際地標建築中;福膠集團的員工,肯定想不到,自身能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等8項國家級榮譽;玫瑰鎮的花農,也肯定想不到,自家門口能建起全國最大的玫瑰高端產業生產基地。
 
  這裡是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這裡人們幸福感「爆棚」的背後,是該縣以工業經濟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跨越發展70周年的輝煌成就。
 
  數據之變:市場主體數量增長200多倍
 
  有這樣一組數據非常直觀地反映了在新中國壯麗70年的奮鬥歷程中,平陰工業領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8年,平陰縣共有全民、集體工業企業97家,其中全民企業15家,集體企業82家,全縣共完成總產值8879萬元,凈產值2235萬元。平陰五金廠(現為玫德集團有限公司)實現產量1236噸,產值205萬元;平陰縣阿膠廠(現為福膠集團有限公司)實現產量70噸,產值86萬元……
 
  而到了今天,截止2018年底,全縣擁有各類市場主體22632戶,其中個體工商戶17674家,企業4424家,僅規模以上企業就達205家。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繼續保持8%的漲幅,縣級財政收入21.9億元。玫德集團集團一家企業全年的營收就達到67.7億元,利潤總額11.7億元。
 
  玫德集團堪稱平陰「壯麗70年」的一個縮影。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61年的平陰五金廠,經過幾十年改革創新、勵新圖治,現已發展成為下轄濟南、臨沂、曼谷三大生產基地,佔地3000多畝,員工1萬多人,產銷量100多萬噸、輻射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
 
  理念之變: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
 
  今天,以裝備製造、炭素電極、綠色建材、生物醫藥四大傳統產業和阿膠、玫瑰兩大特色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幾乎成為了平陰縣工業門類的全部,也是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看家本領和「壓艙石」。
 
  但在建國之初,乃至改革開放之初,平陰縣的工業結構和全國大多數地區一樣,小而全、弱而散。1984年8月24日,當地縣委、縣政府曾作出大力發展全縣鄉鎮企業的10條決定,明確提出,「發展到具有建材、造紙、印刷、機械、化工等20個門類,幾十種主要產品的工廠84個,固資產原值1072萬元,年工業總產值1438萬元, 利稅87萬元。」
 
  產業結構的變化,折射的是發展理念的轉變。從1988年開始,平陰縣提出了工業立縣、工業強縣的發展戰略,把全縣帶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時隔28年後,隨着發展大勢的變化,特別是2015年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出「五大發展理念」,平陰縣應時而動,把「生態立縣、工業強縣」寫入了當年底的中共平陰縣委全委會工作報告,並通過2016年初的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確立為全縣發展新戰略。
 
  自此,平陰縣着力發揮自然稟賦和特色優勢,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加快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構建起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
 
  時至今日,平陰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這裡有全球最大的瑪鋼管件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預焙陽極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阿膠原膠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玫瑰高端產業生產基地等一系列國際領先、國內第一的專業工廠。
 
  平台之變:從散亂分佈到專業園區
 
  70年來,平陰縣以工業經濟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實現了突飛猛進式的大發展,支撐其跨越的平台載體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今天來回答,肯定是經濟開發區(原平陰工業園區)這一「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轉方式調結構的排頭兵,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創新發展的示範窗口」。
 
  但在建國後的很長時間裏,很多工業企業散佈於當時狹小落後的縣城、農村大集般的鄉鎮,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實現了水、電、路、通訊、蒸汽、天然汽等多通一平。
 
  隨着改革開放的破題,時代發展需要企業大幹快上,需要一方「熟地」來承載存量、接納增量,於是2001年3月,濟西(平陰)工業園區應運而生,2006年3月升級為省級開發區,更名為山東平陰工業園區。2019年1月,再次更名為平陰經濟開發區。
 
  平陰經濟開發區成立18年來,從核心區起步,逐步發展成為今天「一園四區」的空間布局,轄核心區和東部產業新城、孝直片區、東阿片區、孔村片區,總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2018年底,開發區堅持刀刃向內、深化改革,借鑒外地經驗,啟動了園區綜合改革,推出了「全程代辦」保姆式服務模式,讓企業只跑一次、一次辦成,進一步激發了雙招雙引、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推動平陰高質量發展、共建共享幸福平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孫珂 趙軍)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