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安徽最大「雙創生態雨林」:枝繁葉茂拔節向上

2020-07-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7月6日,記者從合肥高創股份有限公司獲悉,作為安徽省規模最大的創業園區,合肥高新創業園內科技企業現已超過1330家,其中包括44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2家高成長企業,以及8家上市企業和2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如今,該園區成為全省最大的「雙創生態雨林」,當前正枝繁葉茂、拔節向上。
  生態雨林的長成,離不開陽光、土壤、水、養料和有機生態系統等要素。
 
  2003年以來,負責合肥高新創業園運營和管理的合肥高創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營造「黨建引領」的陽光普照,夯實「智慧園區」的智慧土壤,並提供「金融活水」的灌溉,注入「人才培育體系」的養料,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等有機生態系統,讓創新創業的種子在這片「智慧園區」萌芽、成長、壯大。
 

  特色陽光黨建 注入「紅色能量」
 
  在合肥高新創業園的1300多家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非公企業。        針對園區企業多、規模小、黨員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合肥高新創業園凝練出“三同步”孵化器黨建工作模式及“點線面+紐帶”(以企業黨組織為“點”、以產業鏈為“線”、以區域為“面”、以黨建顧問為“紐帶”)具體做法,促進非公黨建與企業培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非公企業裝上了“紅色新引擎”。
 
  在黨建工作引領下,合肥高新創業園不斷凝聚人才,快速發展,企業規模、經濟貢獻和科技指標等方面均再上新台階。2019年,合肥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排名躍居第6位,合肥高新創業園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已成為中部地區發展潛力最大、創新能力最強、專業分佈最廣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之一。
 

  植入智慧基因 催生「雙創土壤」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合肥高新創業園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了集園區服務、線上審批、線上辦理、園企互動等於一體的“智慧高創”平台,既有效提高了企業辦事效率,也搭建了管理部門與企業交流的平台,使園區管理和服務更加“智慧”。
 
  企業線上申請入園,全過程無紙化審批;所有業務線上辦理,實現雲繳費等;通過小程序就可以報名活動,預約會議室;利用大數據生成企業畫像,為企業打造個性化服務……這些讓企業期盼的場景,通過合肥高新創業園7×24小時“全線上全流程的「智慧服務」,全部成為了現實。下一步,合肥高創將繼續完善智慧高創平台,發揮企業全景圖譜的作用,為園區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服務,打造更加智慧的創新創業環境。
 

  金融政策加持 激發「源源活水」
 
  對於中小微科技企業來說,融資難是企業起步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對此,合肥高創通過青創資金等科技金融工具,為中小微企業帶來「金融活水」。
 
  據統計,五年來,青創資金累計投放信貸資金918筆,共6.29億元,項目信貸資金較資金池放大倍數達到9.57倍。項目支持的918家次企業,百分百都是小微企業,企業創始人全部都是青年創業者。五年間,青創資金扶持300家企業躋身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0家企業進入高新區高成長企業榜單,共新增知識產權4550項。
 

  階梯培育體系 提供「充足養料」
 
  就像植物生長需要養料,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樣需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斷補足新鮮養料。對此,合肥高創着力開展”集思講堂+創新學院+研學營地“三大品牌課程,構建階梯化、定製化、多樣化的企業培訓體系,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人才培訓高地。
 
  合肥高創還主動向企業進行調研,把”菜單式“與”訂單式“相結合,根據企業需求開設課程。同時,在園區內重點企業中選聘33名具有實戰經驗的導師,對園區企業一對一輔導,2019年,共開展導師行動15場,輔導企業50餘家。如今,在合肥高新創業園,”創業沙龍“、”創享匯“、”創業大學“等活動此起彼伏,營造出豐富多彩的人才成長環境。
 

  資源集聚溢出 構建「雙創生態」
 
  作為這片「雙創雨林」的「園丁」,合肥高創也努力打造創新資源集聚高地。通過構建溝通橋樑,促進上下游企業精準合作;通過打造服務聯盟,集聚創新創業多元資源;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實現大中小企業共通互融,讓躍動的創新因子在園區加速聚合、碰撞、裂變,構建創新要素集聚對區域創新效率的溢出效應,形成多元共生、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讓「雙創雨林」更具活力。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作為全省領先的科技孵化器,合肥高新創業園將持續秉持「優化創新基因,激發創業夢想」的管理理念,勇當打造「創新高地」的主力軍,強黨建、強創新、強培育、強服務、強配套,讓更多創新要素在園區集聚,完善企業互助共生的”融合創新“有機生態系統,讓這片「雙創雨林」更加繁茂,為合肥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貢獻更大力量。(高創 柏永)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