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文化旅游

安徽肥東:“天坑”變“天池” 雙山美如是

2020-11-05
来源:香港商报网
    “以前山上有野豬、獾和狼等野生動物,由於礦山開采,天天放炮,山上的野生動物基本上都看不見影子了。” 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橋頭集社區街東村民組78歲的杜邵增指著面前的青山告訴記者。
 
 
雙山秋意闌珊(王尚雲/攝)
 
    “山山唯落暉,樹樹皆秋色。”杜邵增所指的青山便是雙山。
 
    放眼望去,藍色的天幕下,層林盡染,秋意闌珊,美不勝收。沿著盤山柏油路蜿蜒而上,透過車窗近看,每一片樹葉“淡妝濃抹總相宜。”
 
    千萬縷利劍一樣的陽光,透過濃密的葉子,照射在眼前的這片秋色裏,耳邊時而傳來婉轉的鳥鳴聲,構成一幅靈動的秋景圖。偶爾閃入眼簾的大片裸露的崖壁,給雙山增添了一絲壯美。

    野生動物回來了
 
    因為蘊含豐富的礦物質,從1958年起,這裏便建起了肥東縣雙山白雲礦,近300名曠工在這裏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職業生涯,山上大大小小的采宕口便是歷史的見證。
 
彎月形的宕坑(王尚雲/攝)
 
    一車車的礦石被一輛輛大貨車運往馬鋼、合鋼,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給生態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每天12點鐘鈴聲一響,山上準時放炮,屋頂上面的瓦,窗戶上的玻璃都震碎了。”
 
    提起當年的情景,杜邵增臉上難掩痛惜之色,“光禿禿的,像現在這種天氣砂石亂飛,走在山下眼都睜不開,衣服晾在外面落一層灰。”周邊群眾生活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2008年起肥東縣對雙山進行了封山,2012年起關閉采礦產業,2014年開始了長達4年的復耕復墾,雙山實現了華麗轉變。
 
    “一年到頭水不幹涸,水深五六米,透著淡淡的綠藍色。”杜邵增指著身邊呈彎月形的宕坑高興地告訴記者,“節假日有不少遊客來參觀。”
 
    宕坑占地面積約十畝,四周用高約一米左右的石塊圍起來,兩邊都是林立的巖壁,高處俯瞰猶如一塊碩大的綠翡翠鑲嵌在山窩裏,被遊客稱為“天池”。
 
    “山腳下玉米地發現了被野豬拱的痕跡,野生動物又回來了。”杜邵增面露喜色,“生態環境好了,空氣新鮮,處處都是綠色,看著都高興。”
 
    環境好了,景點有特色,遊客自然絡繹不絕。
 
    “最多能開10桌,節假日遊客多得都接待不過來。”瞅準了綠色商機,今年50歲的社區居民王惠自2013年起便打起了吃“生態飯”的主意,利用自家的兩層樓房開起了農家樂,“食材都是自家種的,確保綠色無公害。”
 
    說起自家的農家樂,正在洗菜的王惠臉上露出了喜悅,“我父親就是開飯店的,祖傳手藝,以土菜為主,味道好,連外國人吃了都點贊。”盡管受疫情影響,但王惠還是信心滿滿地說到,“到年保底收入10萬元,下一步準備選址開分店。”
 
    像王惠這樣的農家樂山腳下共有五六家。生態的發展,帶來的是群眾觀念的轉變,山裏人真正過上了“靠山吃山”的好日子。

    擎畫生態強鎮藍圖
 
    近年來,橋頭集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雙山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生態修復治理,與旅遊融合,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遊客絡繹不絕(張宇澤/攝)
 
    據該鎮黨委委員曹利芳介紹,這裏曾經發生過一次驚天動地的阻擊戰,是日軍從巢湖進攻合肥地區打響的第一場戰鬥,史稱雙山保衛戰,盡管戰鬥規模不大,卻異常慘烈,半山腰上的“白骨塔”,山腳下肥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葛碉堡都記錄了這場偉大的戰鬥。
 
    該鎮抓住肥東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契機,以紅色文化為底色,植入旅遊功能,大力發展旅遊業,擎畫出一幅生態強鎮的發展藍圖。
 
    目前,山腳下正在利用閑置的雙山白雲礦職工宿舍,建設不同品種花卉為主題的鮮花小院和高端花卉經營市場,打造集鮮花民宿、健康養生、會議培訓、研學教育、花卉交易、婚紗攝影等為一體的特色主題小鎮和體驗式交易市場,民宿預計明年春天可以對外開放,“天池”正在蝶變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聚寶盆”。(彭紅玲 柏永)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