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殷媛:用愛溫暖患者 手術室充滿「人情味」

2021-08-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在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手術室,一個五歲的小姑娘極為恐懼的哭着喊着找媽媽,煩躁不安的小患者使這台手術陷入了僵局。此時麻醉醫生殷媛急忙迎了上去,抱起孩子「哄」了起來,但孩子還是不停的哭鬧,充滿愛心和智慧的殷媛靈機一動,她將手術手套兒吹成一個胖胖的手掌形狀,然後把要往注射器上標識的記號筆拿給孩子,叫她在上面畫,瞬間小姑娘就開心了,麻醉和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在手術室她就成為了孩子第二個「媽媽」,直到監護着小姑娘手術圓滿結束,而這只是麻醉醫生殷媛對待眾多患者的一個側影。
 
    當問到對於這些素不相識的患者,怎麼能有如此的愛心舉動時,殷媛說:「哎呀!其實做醫生也是個良心活!我們面對的是一大批人,而對病人來說,我們可能是他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遇見,這種經歷太不好受。我總是告訴我自己,對每個病人都要用『唯一』的標準去做」。
 
    懷着這樣一顆醫者仁愛之心醫生殷媛如春風拂面溫暖着每一位患者,讓患者害怕的手術室里充滿了「人情味」。
 
 
    82歲的張爺爺需要進行前列腺切除術。術前,麻醉醫生殷媛進行術前訪視得知 10 年前老人進行過喉癌手術,且 3 個月前出現了呼吸困難的情況,在當地醫院進行了氣管切開,無法說話。這也意味着,術中他如果出現不適,也將無法第一時間準確傳達給醫生。
 
    「大爺,我一直在您頭邊密切關注着,您一動我就能發現。如果您有痰了,就用手指指嗓子,再比出一個圈。如果覺得疼了,就指眉毛,然後皺眉。要是不舒服了,就擺擺手 ...」根據張老漢的情況,殷媛將術中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全部列出來,並教他如何表達自己。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 " 互動對話 ",張爺爺被殷媛深深感動着。在進入手術室檢查時,他看着殷媛的眼神,就像看着自己的親孫女。
 
    殷媛說:「我只是醫院醫生的一個縮影,不單單是張老先生,我們對每位患者都這樣,這都是我們該做的。但每當看到患者眼神中的信任,我還是特別開心。」
 
    採訪中,殷媛將麻醉過程專業而嫻熟地娓娓道來:
 
    打麻醉 真的只有扎一針那麼簡單嗎?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手術麻醉無非是給病人注射一針麻醉劑而已。但事實上麻醉師的工作內容遠遠沒有這麼簡單!麻醉涉及到許多複雜專業、極為重要的相關知識,麻醉是救命的!
 
    從術前準備開始:麻醉醫生需要提前一天對患者進行嚴格的檢查與評估,對患者病情要做到了如指掌,並根據其各項身體指標包括既往病史、過敏性藥物、以及預判手術過程中可能會風險等進行分析,制定周密的麻醉方案。
 
    而每當殷媛遇到年紀較小或較大、自制力較弱的病人時,她都親自反覆告知患者術前術後飲食注意,以防飲食後在手術過程中造成食物返流堵塞氣管等。
 
    到術中全程監測:聽起來「監測」似乎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但對於在手術室守護病人生命的醫生而言,整個監測過程其實也是極為不易的。
 
 
    殷媛說:無論是小型手術還是臟器類大型手術,在注射完麻藥後,麻醉科醫生仍需寸步不離,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隨時監測術者的生命體徵並及時反饋給主刀醫生,以防術中出現突發性變化。
 
    再到術後配合:麻醉手術完成後,麻醉醫生要做的工作卻還沒有結束。比如對各類複雜的監護儀器撤除,同時需要全程不斷地確認病人的術後狀態,包括心率、血壓等指標是否正常、引流管是否通暢等等,而一旦發現異常,則需要立即進行相關處理,做到術後保護。
 
    「手術治病,麻醉保命。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麻醉醫生就像120一樣,哪裏需要必須隨叫隨到,他們和手術醫生並肩作戰不分白晝。當手術成功,平穩護送患者回病房的那一刻,一種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麻醉醫生是真正的「幕後英雄」。(裴振萍 蘇航 王琳)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