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思之絮語三則—— 智者的人格力量

思之絮語三則—— 智者的人格力量

責任編輯:蔣璐 2023-09-16 22:20:34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何進

    凡大智者,不僅在百端拂逆之中取得事業上成功,同時又能在吞下世俗辱活的同時,悟透人性、命運和事物的真諦,通過道德的力量殫精竭慮苦心經營之後,經一番大驚大險大喜大懼,改變自己的人生現狀,拯救陷入困厄的靈魂,最終獲得了極大成功。曾國藩如是,左宗棠等等如是。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有諸多名言警句仍然值得世人學習與借鑑。他的「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往寬處行」,體現了為人處世,經世致用以及獨特的人格力量。擇高處立,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也就是說在看問題和處理矛盾時,必須站得高,看得遠,用統攬全局的眼光來審視一切,用寬闊視野和新的視角透徹地來詮釋問題的本質,始終如一地堅持本心,篤根本,百折不回地追求卓越的目標,所立之志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尋平處住,就是對待別人和事物,包括並不那麼美好的事物,都要以平和、誠懇的心態而為之,切忌圓滑世故,以私心私利為已所為,更不可驕橫與偏激,把惡的念頭消失在萌芽狀態。往寬處行,就是對待那些不好或不順心的事情,包括不合時宜不合常理的行為,跌入人性弱點深淵之中和天資鈍拙之人,都應該寬容對待。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人之博大,人之崇高,人之快慰的優良品質,也是消除人與人之間磨擦的潤滑劑。其實,人世萬物皆蒼桑,諸多問題與矛盾都生於流俗,都誤於利祿,溯根源其實都來自於心。寬闊之心,為君子之心,可海納百川。所以,我們要把儒家精神中剛健有為,光明磊落,忠恕待人,至誠慎獨的優良品性熔鑄到自己身上,並義無反顧頑強去踐履,滌去自私、虛偽、陰暗、猜忌、嫉妒的障礙,走入道德的化境。縱觀古今成就大業者,僅僅有大心胸大境界是不夠的,還得有以天地之心為心,順其自然,遇到的問題、矛盾和挫折能夠迎刃而解的大本領。

    心之本體是至善

    「讀書學聖賢」是王陽明年少時立下的志向,他深究的是學問里的道與理。主張的心學,在他看來,心即理,亦即道。心之本體是至善,止於至善為良知,乃天理也!所以,王陽明的心學,就是對學問,內領其要義,悟其本體,入其心魂,以此為進德修業。他在《傳習錄》中說: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曾國藩雖通過科舉而獲取了功名,但卻對壓制心智、殘害性情的科舉制大加貶損,主張治學的目的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進德與修業。古代有不少帝王將相,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以重視教其如何做人為要旨。德才兼備,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頗,不能或缺,如車之四輪,鳥之兩翼,如此方可成為經世致用之人。古代君子,德充於內,又見於外,內外一體,故器識高明,善道日多,惡行邪僻皆避之。以人為善,慈愛謙卑,力戒傲氣,盡克自滿,行事坦蕩,自強不息,雖不能達至「賢聖」之境界,大則可報國為民,小則能敬業謀生。觀今之教育,無論如何也比從前更加成熟,各類知識倍增,效應明顯,此乃適於今日世界之昌明。然而,進德卻往往於無意中被忽略。進德,我認為,則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是也。學校,家庭,社會,應形成合力,提升教育之人本質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以重視教其如何做人為要旨。讀書明理,講究禮儀,兼容並蓄,伸屈自如,內心強大,以家國天下為重!如何反躬自思,格物致知,自我完善,增進修養,力除牢騷與惡疾,使新的一代成為有思想、有見識,對社會有更多貢獻的人,這便是擺在我們社會一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謙卑是美學概念

    在世界的文學藝術家當中,愛倫堡把契訶夫的謙虛品性與他的創作聯繫起來,並且寫出了這樣的石破天驚的金句:「如果契訶夫沒有這樣少有的善良本性,他就寫不出他已經寫出來的這些作品。」當然,作家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思想自然與他的三觀是一致的。除了獨立人格和自由心性,「謙虛對他來說不僅是一個倫理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美學概念。」可見,謙虛在哲學理念上是接近謙卑的。謙卑是一種美德,從某種意義來說更是一種境界。它可以使人蹲下來撫摸腳下的土地,可以發現原來自己一直被忽略的事物與環境,而且還能發現普通人在籬笆牆下的世界。謙卑有時還會產生巨大的能量與超乎尋常的想像,產生一種特殊的悲憫情懷。我非常喜歡契訶夫,他的作品緊湊精練,言簡意賅,給人獨立思考的空間。不僅可以讓人看透人性與獸性的區別,而且能夠使人深刻認識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問題與矛盾,以及糾纏與煩惱,無奈與不安,焦慮與痛苦,因為他的心靈世界既令人親近,又令人感動。他作品的靈魂,是由俄羅斯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釀成的,同時,又是人類普遍現象以及人性複雜本質特徵的呈現。他筆下小人物範圍很廣,大多數都苟活在自己的生命世界裏,對生活麻木不仁,沒有相互理解和關愛,缺乏自我犧牲精神。對他們的心理特點與生存狀態進行揭露,把內心的奴性、貪婪、自私、冷漠、庸俗、悲觀、苦惱一一表現出來,抱有同情的同時,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通過他的作品還能深刻反省自己,最終超越自我與時代,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動能,並且能夠震撼深沉、庸俗而又充滿魅力的世界。(資料圖)

責任編輯:蔣璐 思之絮語三則—— 智者的人格力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