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施政報告》展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氣象

【來論】《施政報告》展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氣象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0-26 23:17:4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廣西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 衛昕

 10月25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了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這份被譽為「屬於每一位市民的施政報告」,除了體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管治擔當之外,從站位、格局、導向看,真正是一份面向未來的香港發展藍圖。接下來筆者就淺談三個亮點。

 一、 完善頂層設計 將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而「一國兩制」則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回歸26年來的風雨告訴我們,「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離不開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頂層制度設計,制定出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制度。

 2019年的修例風波讓香港社會認識到香港在愛國主義教育上的缺失,自《香港國安法》出台以來,特區政府出台了不少推動國民教育以及國家安全的政策,例如在高中推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舉辦國家安全日以及相關活動等,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由於這些政策由不同的局和部門推出和制定,較為分散,難以達到政策加乘的效果。本次《施政報告》中,在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下,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這項新措施,正是進一步完善了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頂層設計,更有效地協調各部門、靈活調動資源,可以更好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精神,相信將會推動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邁向更高的台階。

 二、 弘揚中華文化 多措並舉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明歷盡滄桑而薪火相傳,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不能沒有文化的引領,更不能沒有文化的支撐。「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舉,而這項制度的設計則是根植於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集體記憶和共同追求。弘揚中華文化,有助於香港社會加深對「一國兩制」的認識,推動人心回歸,增加「一國兩制」的感召力。

 《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以及設立博物館介紹香港以及國家的抗戰史,是以中華文明以及共同的歷史為紐帶畫好同心圓的體現,可以進一步提高香港社會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以中華文化培育廣大香港同胞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淬鍊愛國精神、提高中華文化自信力。

 三、 突破政策瓶頸 共享大灣區發展紅利

 本次《施政報告》中最讓筆者感受深刻的是多項與粵港澳大灣區福利銜接的政策出台。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法律、金融等領域都有了創新的突破,然而福利民生政策往往是政策銜接的難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有着兩種不同的制度,福利政策的設計理念大相逕庭,並且福利政策與社會保障基金、稅收等緊密聯繫,可謂是「一牽發而動全身」,因此福利政策的銜接往往是政策中的「硬骨頭」。

 然而,隨着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成熟,許多香港市民都選擇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生活以及養老,因此多年來有關福利過境的呼聲不斷高漲。特區政府廣泛聽取市民的意見,從市民的利益出發,有敢啃「硬骨頭」的決心,積極推動「軟聯通」, 例如,提出擴大長者醫療券應用範圍至大灣區城市的三甲醫院、推出跨境救護車、增加跨境養老安排等。讓香港市民一起分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紅利,增進民心相通,提高幸福感,進一步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結語

 本次《施政報告》展現了特區政府的新氣象,以胸懷國家、放眼世界的高度制定香港的未來,筆者期望,在未來的發展中,特區政府各部門能認真落實各項政策,社會各界凝心聚力,全力支持《施政報告》的落實,共同為香港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貢獻香港力量!(圖源:中通社)

責任編輯:朱劍明 【來論】《施政報告》展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氣象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