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華治水第一人——台駘

中華治水第一人——台駘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12-02 23:02:39 來源:香港商報網

2.jpg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治水之人,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夏朝開國君主大禹,其在治水過程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在華夏大地上,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在上古時期,還有一個人,其治水時間比大禹更早,他就是被後世譽為中華治水第一人的台駘。

    關於台駘,史書上記載並不多,但在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山西,許多地方都流傳着他的故事和傳說,並建有多座台駘廟。那麼,台駘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其在治水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功績和貢獻?為何說他才是真正的中華治水第一人呢?

    山川奠禹先

    《左傳·昭公元年》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大意是,公元前541年,晉平公病了,鄭國派博學多才的子產前去慰問。晉國卿大夫叔向告之曰,公之疾病,卜人說是實沈、台駘兩位神靈在作怪,但史官不知道其來歷,問子產是否知曉?子產在介紹了實沈的情況後,對於台駘,則是這樣描述的: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今晉主汾而滅之矣。由是觀之,則台駘,汾神也。」

    金天氏,即黃帝的長子少昊,上古五帝之一。玄冥師,即治水的官吏。「帝用嘉之」的「帝」,指的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顓頊,黃帝死後,其20歲繼位,成為天下共主,也是五帝之一。

    從以上這段話可以看出,台駘繼承其父水官之位後,疏通並治理好了汾、洮兩條河流的水患,堵住了大澤,這樣,民眾就可以居住在廣闊的大平原上。顓頊帝因此嘉獎他,將其封在治水所在區域一帶,當地的「沈、姒、蓐、黃」四個小國世世代代為其祭祀,而他也因此成為了汾水之神。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子產認為晉國滅掉了「沈、姒、蓐、黃」四個小國,讓對台駘的祭祀無以為繼,但隨後卻告訴叔向,晉平公的病,與台駘等神靈無關,而是另有它因。

3.jpg

汾河發源於山西北部管涔山。圖為汾河太原城區段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的「母親河」,全長716公里。其發源於山西北部的管涔山一帶,之後由北向南流經山西6市29縣(區),沿途有逾百條支流匯入。洮河則發源於山西運城市絳縣橫嶺山一帶,並向西匯入運城市的「母親河」——涑水。

    上古時期,山西南部,也就是今山西臨汾、運城一帶,汾河、洮河連年泛濫、肆意汪洋,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後經台駘治理,兩條河流終於水歸其道,先民們因此可以在平地安居生息,並將其開發成沃野良田、膏腴之地,而這也為堯舜禹後來相繼在當地建都、開創華夏文明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如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在今山西南部一帶。

    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整個山西的汾河流域一帶,均將台駘當成了汾水之神,並建廟祭祀。同時,台駘的治水地域,也逐漸演化為汾河的全境,包括汾河的源頭寧武縣,以及汾河流經的今山西省省會太原和晉中介休市、靈石縣一帶,並均有各種治水故事代代流傳。如在太原,民間就流傳着台駘曾「打開靈石口,騰出晉陽湖」的說法,並將其譽為開發太原第一人。

    治理汾洮水,山川奠禹先。由於台駘在山西民間有着極為崇高的地位,且其與治水有關,當地民眾便逐漸將其敬奉為「雨神」或「雨師」。每逢農曆五月十八日,即民間傳說中「龍洗街」的日子,汾河沿岸的許多地方,均要舉行傳統廟會,百姓齊聚台駘廟,或載歌載舞,或隆重祭祀,以此來紀念這位造福億萬民眾的一代治水大師。

    此外,據相關史料記載,唐大中六至九年(公元852年—公元855年),河東節度使盧鈞,因覺得直呼神靈的名字不祥,遂將境內台駘廟改稱為「汾水川祠」。後來到了五代後晉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台駘被封為「昌寧公」,台駘廟亦稱「昌寧公祠」。再後來到了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台駘再次被封為「靈感元應公,賜額宣濟」。

    濱汾多其廟

    在山西省侯馬市西北約五公里處,有一個西台神村,村子的北面,有一座古廟,即台駘廟。該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逾32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逾30間,是汾河流域現存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祭祀台駘的廟宇,其間還供奉着關公、藥王等。

    西台神村的台駘廟,始建於何時?如今已不可考。《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晉南一帶祭祀台駘的歷史,始於其治水成功,並被顓頊帝「封諸汾川」後,當地的「沈、姒、蓐、黃」四個小國「實守其祀」,但這些小國是否為台駘建廟,書中並沒有記載。

    不過,侯馬當地很多人都堅信,當年,晉國君臣在得知了台駘的來歷後,必然要為其建廟,並予以祭祀。畢竟那個年代,祭祀山川等神靈,可是國家的大事情。更何況,作為春秋時期華夏大地上首屈一指的霸主國,當時的晉國都城,就位於今侯馬一帶的汾水之濱,不可能不建廟祭祀汾水的神靈。

    侯馬市西台神村和東台神村一帶,曾發掘出大量春秋時期的祭祀坑,並出土有很多精美的玉器,這其中,在一個玉片上,有「少昊」二字。少昊為黃帝長子,也就是台駘之祖,這也間接佐證了晉國當年很可能在此祭祀過台駘及其列位先祖。

    此外,結合當地有很多春秋時期的瓦礫,說明當時的這一帶,應該是一處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的建築群,而這其中,很有可能就有台駘廟。或者說,這一處建築群,當時就是台駘廟。

    歲月荏苒,時光流逝。如今的西台神村台駘廟,屬於明清建築。不過,前些年,侯馬市在維修該廟宇過程中,曾發現有唐代的建築構件,說明至少在唐代時,當地便有台駘廟存在。

    另外,清乾隆年間,曲沃縣令張坊組織民眾修繕該廟宇時,碑文中則記載,「吾鄉之廟,自漢、唐以來,時為修葺……」看來,在當地民眾心目中,這座台駘廟宇,應該始於漢代。

    汾水奔騰不息,從北往南不停地滋養着三晉大地。而汾河流域,自古以來亦建有為數眾多的台駘廟宇。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侯馬市西台神村的台駘廟,歷史上,寧武縣、太原晉祠、太原晉源區王郭村、汾陽、介休均建有台駘廟。這些廟宇當中,有的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如汾陽、介休二廟。有的則聲名遠播,如太原晉祠博物館中的台駘廟。

4.jpg

太原晉祠博物館內台駘廟

    晉祠博物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博物館內的台駘廟,位於聖母殿南側,裡面的台駘神像,面白須長,神情莊重祥和。

    據廟宇附近碑文記載,該廟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由晉祠鎮東莊村人高汝行出資修建。高汝行,曾主持編纂過嘉靖版《太原縣誌》,並曾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抗倭,而該廟的廟額就出自他的手筆。清代時,高氏子孫對晉祠台駘廟多有修繕,後來,則由東莊村民負責維護,一直到解放前。

    張姓三世祖

    「癸卯五月,氣清景明。翠嶺鬱郁,汾水湯湯。張氏宗親,恭肅謹誠。奉雅樂之儀,祭世祖台駘……」

5.jpg

侯馬市西台神村台駘廟

    2023年農曆五月十八日,侯馬市西台神村台駘廟,由侯馬台駘張氏文化協會主辦的「第六屆張氏宗親祭世祖台駘大典」在這裏舉行,以上為當天的拜祖文。

6.jpg

侯馬市西台神村台駘廟內碑刻

    此外,在太原市晉祠博物館,也經常有張姓之人前來博物館內的台駘廟尋根拜祖。台駘竟然是張姓先祖?那麼,張姓與台駘之間到底有何淵源呢?

    據宋代歐陽修、宋祁編撰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也就是說,黃帝長子少昊,亦即金天氏或青陽氏,其第五子名「揮」,發明了弓箭,子孫遂被賜姓為「張」。

    由此可以看出,「揮」即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張姓之人,屬於張氏之始祖。根據《左傳·昭公元年》等相關史料記載,「揮」子曰「昧」,即台駘之父。因此,台駘也即為張氏第三代,即張姓三世祖。

    張姓是我國三大姓之一,人口眾多,歷史上名家巨擘輩出,且很多人都深深地影響着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張儀、張孟談,以及漢初的張良和明代的張居正,等等。

    如今,山西各地的台駘廟,已成為海內外張氏後裔尋根謁祖的重要聖地。(林宇 楊亮 太原市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宣傳部供圖)

頂圖:太原晉祠博物館台駘廟內塑像

責任編輯:林梓琦 中華治水第一人——台駘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