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博羅縣羅浮山景區雲靄青籠、草木葳蕤,來自廣東惠州與河南洛陽的30多位書畫藝術家齊聚「嶺南第一山」,以筆墨對話千年文脈,用丹青勾勒山水靈韻,開啟了一場跨越黃河長江的文藝對話。活動現場,藝術家們或執筆寫生、或潑墨創作,將雲霧繚繞的鷹嘴岩與洛陽牡丹的雍容華貴巧妙交融,譜寫出新時代文旅融合的生動篇章。
藝術家們一行深入羅浮山景區,以筆墨為媒,以丹青為語,先後參觀了景區索道、鷹嘴岩、葛洪博物館、東江縱隊紀念館、沖虛古觀、文化長廊、百草園等景點。登臨「嶺南第一山」,探訪葛洪遺蹟,觀摩《葛稚川移居圖》真跡,在雲霧峰巒間捕捉創作靈感。
青山掩映綠水,環境古樸清幽。藝術家們漫步於蜿蜒山徑,他們選好角度,支起畫架,以水墨技法勾勒景區的雄渾質感,通過藝術視角展現了風景區的美學價值。面對奇峰異石、飛瀑溪澗、人文特色於一體的景觀,畫家們或駐足凝望,或席地而坐、速寫勾勒,以多元視角捕捉,在光影變幻中尋找創作靈感,積累了鮮活豐富的創作素材。名家們揮毫潑墨,或合作巨製,或獨立成篇,筆走龍蛇間,山巒疊翠躍然紙上,一幅幅佳作在此誕生。
藝術家們在採風過程中互相借鑑、互相學習,分享了彼此的創作經驗和藝術觀點。在沖虛古觀飛簷翹角下,在波光粼粼白蓮湖畔,在綠樹掩映的鷹嘴岩上,在充滿文物氣息的葛洪博物館前,他們全神貫注進行創作,以水彩渲染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的山水畫卷,將生態美和人文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活動還吸引了眾多遊人圍觀,大家近距離欣賞定格在畫布上的美麗風景。藝術家們還贈送了一批作品給景區留存併合影留念。
南北同源,翰墨傳情。此次採風活動不僅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創作沃土,更搭建起南北文化互鑒的橋樑。嶺南荔枝紅染透中原宣紙,洛神裙裾拂過羅浮雲海,不僅見證藝術創作突破,更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生動實踐。(記者 盧偉 通訊員 李淵)
頂圖:惠州與河南洛陽的30多位書畫藝術家齊聚羅浮山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