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悼杨绛:“我们仨”与香港的因缘-香港商报

祭悼杨绛:“我们仨”与香港的因缘

2016-05-25
来源:

 

  今日凌晨,着名作家和翻译家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是中国着名文学家钱锺书的妻子,年轻时多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译作最着名的是《堂吉诃德》,印数超过70万套。她晚年的散文和小说引起注目,作品包括讲述文革期间个人和其他知识份子遭遇的《干校六记》和《洗澡》。其后,又以逾90岁高龄,出版讲述自己一家三口故事的散文集《我们仨》。随着杨绛先生的转身离开,网友们都说:如今,“我们仨”终于可以在天堂里相聚了……  

 

  杨绛一家三口

  “我们仨”终于能在天堂相聚

  “我们仨”中,男一号自然是钱锺书。钱锺书(1910-1998年),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出版。1958年创作《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参与翻译出版《毛泽东诗词》英译本。1998年12月19日,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杨绛与钱钟书年轻时的合影。

  “我们仨”里另一人是钱先生和杨绛的爱女钱瑗(1937-1997年),杨绛称她是自己“最杰出的作品”。钱瑗,1937年5月生于英国牛津,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1978年公派至英国兰开斯托大学进修,1980年回国。1986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聘为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病逝,终年59岁。钱瑗离世8年后,她的香港学生回到北师大,捐款100万港币设立了“钱瑗教育基金”,还有人在《香港文学》刊出《纪念钱瑗专辑》,钱瑗学生和同事、好友闻讯后,纷纷撰文纪念。  

 

  杨绛爱女钱瑗。

  1938年“我们仨”踏足香港

  1937年,钱锺书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同年,钱瑗出生。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38年秋,钱锺书一家乘法国邮船回国,途经香港,后分头赴昆明与上海。这是“我们仨”初次踏足香港,也是钱先生与杨先生唯一一次香港之行。  


 

  1950年代,钱瑗曾经再度来香港做客,住在钱先生朋友家,自然要谈谈钱先生杨先生跟香港的因缘。后来,有人记载了这一段掌故:

  “她(钱瑗)笑说,好多年前(指1938年)她爸爸在香港投宿客栈,推门进去,管房的说没房间,钱钟书争辩道:门口明明写“有房间”嘛!那管房的领他去看,指着那牌子大声说:‘冇房间!’原来,大学者钱钟书也被广东字‘冇’难倒——‘冇’也看成‘有’了。”

  “我们”为什么不来香港

  自1938年首次之后,钱先生杨先生就没再次踏足香港。也许,他们真觉得这里“不是学人久居之地”。

  后来,有人访问杨绛先生,问她1949年政权变更之时为什么不选择出国。杨先生答来似乎举重若轻:

  “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能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当时离开有三个选择,一是去台湾,二是去香港,三是去国外。我们当然不肯和一个不争气的统治者去台湾;香港是个商业码头,我们是文化人,不愿去。

  “我们的国家当时是弱国,受尽强国的欺凌。你们这一代是不知道,当时我们一年就有多少个国耻日。让我们去外国做二等公民当然不愿意。共产党来了我们没有恐惧感,因为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们也没有奢望,只想坐坐冷板凳。当时我们都年近半百了,就算是我们短命死了,就死在本国吧。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杨绛书籍多在香港出版

  事实上,钱先生、杨先生虽然认为香港非“学人久居之地”,但对香港仍是挂怀于心。《杨绛晚年自述生平大事》就记载到:“(1997年)锺书于香港回归甚关心,有兴看电视。”

  杨绛先生的书籍大多都也已在香港出版,有不少还由香港出版社首次出版。比如,她的晚年自述生平大事中就记载到这些:

  “1980年7月,短篇小说集《倒影集》手稿由李国强带到香港交刘以鬯出版。”

  “1981年 《倒影集》年初在香港出版,2月13日,收到样书10册。”

  ”1988年11月,香港出版《洗澡》,12月,北京出版《洗澡》。”

  “2000年4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斐多》。

  “7月,香港三联亦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杨绛作品集

  杨绛缘何称“先生”?

  有人说,杨绛不是女的吗?杨绛之称“先生”,并非指杨绛是男人,而是古话“先生”一词乃尊称对有学问者或德高望重之人,并非人皆可为先生;现时日语、韩语与越南语仍保有此用法。

  噫,杨绛走后,中国再无有资格称“先生”之女性。  

 

  杨绛,从大家闺秀到文学大师

  杨绛作品扫描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写与杂忆》、《我们仨》

  小说类:《洗澡》、《小阳春》、《ROMANESQUE》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

  杨绛名言荟萃“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洗澡》

  “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

  《干校六记》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百岁感言》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一百岁感言》

  “我在中学背熟的古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还深深印在脑里。我既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又不配当政治家治国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径,尽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无知,老而无成,当年却也曾那么严肃认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过这也足以证明:一个人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也会有要好向上的心——尽管有志无成。”

  《将饮茶》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英国诗人兰德诗歌《生与死》,杨绛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