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結廬人境而無車馬之喧

2014-07-16
来源:香港商报

   大埔區汀角路的省躬草堂是一個特別的去處--草堂之名,原指隱者所居的草廬,后也有文化人謙稱自己的書齋為草堂,單從字面上讀來已給人古意盎然的感覺,可今天的香港還有這樣的地方嗎?

  行至附近,又是一陣詫异,只見一列寫有「省躬草堂」四字的長長紅牆沿街而立,於四周樓宇中圍出一片靜謐的空間,牆頭不僅能看到道教的標誌性法器葫蘆,還能看到露出頭角的一抹綠意。問題是,這個道觀竟然無門可入!走過轉角,才看到開在一側的一扇小門,據同行的香港道教學者游子安博士介紹,如此布局是出於風水的考慮。但若非有意尋訪,怕是要擦肩而過了。

  門內是一座三進式的庭院:第一進的門上懸挂著省躬草堂的匾額,兩側一副「到此地塵心盡洗,入其門敬意常存」的對聯,同那一道紅牆一起,把萬丈紅塵都隔絕出去。第二進是主殿廣成宮,內奉道堂主神廣成子,左右分別為鎮壇神和硃神。第三進二樓設有三清殿;樓下庭院里擺放著一塊石制的「省躬草堂」牌匾和一幅木制對聯,以及一座拓有「龍虎」二字乩文的石碑,游子安博士說,石匾和木對聯是1990年重建時的舊物,而龍虎碑的乩文則是從廣州祖堂拓回來的。若要說草堂最令人印象最深刻之處,則莫過於一塊「本堂向不受外間分文」的告示,清清楚楚地道出超然的處世態度。

  當日(農历六月初六)正是省躬草堂創立120周年的大日子,前來慶賀的弟子人數不少,但卻絲毫不聞喧囂人聲。儀式在正午12時正式開始,眾弟子在省躬草堂主席黃永賢及兩位資深道長的率領下,先以香、花、果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再行三叩首禮,最后獻酒;行禮時,乾道與坤道弟子分列兩側,肅然而立。隨后,眾人又祭拜了草堂祖神廣成子及鎮壇神、硃神,并由黃永賢主席念誦祝文,各項儀式如前。整個典禮簡潔而莊嚴,眾人所著道袍也不是常見的藏藍色、灰色或白色,而是儒雅的淺藍色,點點滴滴都在訴說著草堂與眾不同的風格。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