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6

油價大跌背后及股市喜憂

2014-10-30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從今年6月份布蘭特原油每桶115美元的高價算起,至今的短短幾個月內,油價暴跌的幅度就達30%。雖然石油價格大起大落在歷史上時常發生,但今次的石油價格持續暴跌實屬不尋常,因為,目前世界上許多石油生產國例如利比亞、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和敘利亞等都處在動蕩之中,而伊朗和俄羅斯皆遭受制裁,這樣的國際背景對石油市場絕對是一個負面消息,正常來說石油價格應該上漲而非暴跌,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那麼,國際油價還會繼續下跌嗎?30%的幅度是否已經調整到位了呢?按照俄羅斯輿論的分析判斷,此次國際油價大跌是美國聯手沙特針對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美國對手而制造的一場大陰謀,旨在通過操控石油價格來打擊俄羅斯等國的經濟。歷史上,美國曾攜手沙特通過打壓國際油價成功地令前蘇聯經濟崩潰,并有效地配合了美國的政治意圖。1985年,在美國指使之下,沙特曾將每天原油出口量從200萬桶增加到1000萬桶,讓國際油價從每桶32美元下跌至不到10美元并長期保持,使嚴重依賴油氣出口的前蘇聯每年損失逾200億美元,經濟陷入全面困境,國際油價長期低迷致使俄羅斯經濟無以為繼而崩盤,最終在1991年分裂解體。目前俄羅斯和伊朗政府的財政收入,各有五成和六成來自石油,現在美國又一次抓住俄羅斯的軟肋欲故技重演,拖垮俄羅斯。

  目的拖垮俄羅斯

  如果說推低油價是美國為打擊產油國對手而使出的損招,那麼,自2000年后,石油價格從不足50美元猛增到100美元以上,甚至一度高達150美元,這難道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嗎?當時,有輿論分析指出,國際油價的不尋常暴升也是美國有意而為之,只不過前蘇聯倒下去了,新的打擊對像是正在崛起的中國,因為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需求呈幾何級數增加,於是乎美國試圖通過推高國際油價來打擊中國經濟,但美國的如意算盤沒有算好,最終目的沒有達到,因為中國的能源自給率很高,而且國際石油進口的來源也呈現多元化,中國經濟不但沒有如美國預期般受到石油價格暴升的遏止,甚至在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當中只受了些微的冲擊。

  有充分理由相信,此次國際油價大跌和以往的情形一樣,乃由美國為打擊對手遏止挑戰者而故技重演所使然,由此推斷,在俄羅斯經濟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損害之前,國際油價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快速上升,相反,繼續下跌的機率會更高。近期沙特領導人不斷放話表示,該國對「低油價可以接受」,聲稱沙特可以「在兩三年內忍受每桶80美元油價」。由於沙特的石油生產量占歐佩克近1/3的比例,因此,沙特的態度十分關鍵,其在石油生產上的動作將對國際油價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沙特的表態或許已經釋出了國際油價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處於低迷狀態的信號。

  利好全球經濟增長

  石油價格的暴跌對俄羅斯等產油國來說不亞於五雷轟頂,但對世界經濟而言則是一大利好,因為石油價格是一切生產、消費品價格的基礎,基礎價格的下降意味着各國生產與交換成本的下降,如此對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將具有正面意義。對於股票市場來說,石油價格的下降除了不利於石油生產類概念股及煤碳、電力等能源股之外,其他股票都將受益。由於石油價格的下降,各國的石油支出進一步減少,有西方市場分析員統計,僅歐美經濟來說,每天,油價下跌會帶來18億美元的額外之財,每年就會產生大約6600億美元的資金。在美國,去年每戶人家用於汽油的費用約為2900美元,油價下跌帶來的收益相當於每戶約600美元的大減稅。因油價下跌而減少的開支大部分會進入其他消費領域,從而對促進消費市場有一定助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