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6

內地或很快有降息行動

2015-02-10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從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長達6年的時間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出於對抗金融海嘯的需求,實施了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政策。在這一輪量化寬松周期內,由於美元氾濫、美國經濟低迷,導致美元頻頻貶值並沖擊國際金融市場,黃金等避險工具成為國際資金追捧的對象。在此期間,由於中國經濟表現強勁,人民幣不但沒有加入貶值行列,反而繼續承襲2005年匯改以來的升勢,在2014年之前,人民幣匯率一直呈現單邊升值狀態。與此同時,由於內地經濟過熱,物價上揚,內地的銀行息率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背道而馳不斷上升。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2月25日、2011年2月8日及2011年7月7日,人民銀行先後進行了四次加息。

  內地CPI明顯下滑

  2014年10月30日美聯儲宣布結束QE,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終於退出歷史舞台。然而,美國的行動並不意味著全球QE的結束,事實上,在美聯儲宣示結束QE的第二天,日本央行卻祭出了新的龐大量化寬松措施,進入2015年的1月22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推出每月600億歐元大規模國債與其他債券購買計劃,啟動全面量化寬松。隨即,瑞士、丹麥、加拿大、澳洲央行都緊隨歐洲央行的QE舉措紛紛加入降息行列。全球再一次進入新一輪的量化寬松周期,而且這一輪量化寬松開始離上一輪量化寬松結束幾乎是無縫銜接,至於第二輪量化寬松周期將持續多長時間,目前還不得而知。如果按照歐洲央行的計劃,新一輪量化寬松至少要持續到2016年9月份。

  然而,在全球第二輪量化寬松措施實施前後,中國經濟的內部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中國政府的引領之下,內地經濟結構正在歷經一次深刻的升級轉型,從某種意義上可視為變革。這一次的經濟變革的主要特徵是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轉向集約,由資源消耗型增長向技術支撐型增長轉變,由主要依賴出口向投資、內需、出口三駕馬車並駕齊驅促動經濟增長轉變,這一轉變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經濟結構更趨優化。人們見到,為了實現經濟轉型的目標,內地采取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在整個調整有序進行的同時,伴隨著經濟速度的下降,內地的CPI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並且初現通縮的影子。

  降息才是促經濟有力手段

  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巨大,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正是出於這一考慮,中央制訂了經濟增長目標不低於7%的紅線,然而,盡管去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達到了7.4%,但考慮到近幾年的增長下滑趨勢,如果繼續這種趨勢,那麼不需要三年時間內地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跌至7%的紅線以下。

  為了遏止經濟增長明顯下滑的勢頭,2015年2月4日人民銀行宣布,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初步估算這次降準所釋放的流動性約6600億元人民幣。這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為2012年5月18日後時隔32個月後首次,而最近一年內為引導信貸資源支持「三農」,人民銀行已經有兩次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

  應該看到,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輕微的調控手段,而且只對放款銀行和金融機構有一定影響,事實證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經濟基本面影響有限,真正能夠對金融市場產生震撼影響的只能是降息手段。因為利率是資金的使用價格,一旦資金價格下降了,意味著資金使用者的成本就會下降,從而令社會產生更大的資金需求,同時,由於社會存款收益下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從銀行體系進入生產流動領域,由此可見,降息才是促進經濟的有力手段。從這個角度分析,很快內地或會有進一步的降息行動。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