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新常態下的金融變革

2015-06-05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金融是當今經濟運行的命脈,金融業的健康穩定關乎經濟穩定的大局。

  中國自從加入WTO以來,國家經濟高速成長,體量變得非常大,用市場價值來算,已經穩居世界第二。

  與此同時,在金融方面,特別是在金融市場方面開放,與世界的融合,與國際市場的融合,特別是一些金融產品在國際市場或者是國際市場的金融產品在中國市場相互之間的流通還遠遠不夠。說明盡管我們現在經濟的影響力,包括我們金融的影響力都在與日俱增,但是對外開放的程度還是有距離的,而且要在短期內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促進金融更深入的跟國際市場相融合,步伐還要加快。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路徑,也是金融業發展的大路徑。經濟決定金融,經濟新常態必將催生金融新常態。

  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新常態意味著增長方式和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商業銀行已經告別了跑馬圈地、高歌猛進的時代,回歸更加理性、穩健的發展預期。這要求商業銀行實現更加均衡化、集約化的可持續發展,並向輕資產、輕資本方向轉型。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工業化時代,需要資金的投入,需要資本的積累,靠單一資本的積累難以適應大工業化發展的需求,於是人類創造了股份制、創造了股票市場、創造了資本市場。發達的資本市場成就了工業化時代以規模效益為主的產業發展,也成就了信息化時代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在上個世紀,鋼鐵、鐵路資本密集型行業發展的時候,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他們籌集了資金,而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當科技新興發展的時候,創業資本、風投成就了矽穀,使得美國把先進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促成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技術領先的國家。

  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把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的薄記機關,信貸資金的計劃管理是國家管理國民經濟的重要手段。從而形成了中國銀行業管理經濟的思想重於服務經濟的思想;形成了重視對企業的服務超過對居民的服務的傳統。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四大商業銀行還都是國務院會議重要的參與者,國家經常通過信貸資金的匹配來影響經濟的結構,銀行信貸的配置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資源的配置。

  如果傳統金融面臨的是挑戰,甚至是被顛覆的話,新型金融則承載著更多希望,能否倒逼金融業改革,能否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服務實體經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5月中下旬,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先後舉辦兩次大型金融論壇,與會各界人士認為,當前所談的新金融,不僅要有產品創新和制度創新,更要有觀念上的創新。面對國內外複雜且快速變化的環境,貨幣政策與銀行業發展,是當下中國金融改革的兩個重大著力點。

  新常態催生新經濟,新經濟呼喚新金融,本期封面專題就是以這兩個會議為背景與讀者分享這些金融巨子的觀點。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