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6

香港憑啥重奪ETF龍頭?

2015-11-17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香港在ETF市場發展方面的歷程並不長。1998年,港府因亞洲金融風暴而大量購入港股,以穩定聯繫匯率。1999年11月,港府將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名義上市,盈富基金便成為香港的首隻ETF。如果從1999年11月份算起,香港ETF的歷史只不過16年。
 
  港ETF市場發展不充分
 
  事實上,香港的ETF市場一直不活躍,平均每年只有7、8隻ETF掛牌上市,表現可謂差強人意;目前,香港ETF成交額佔大市成交比重只有約3%至4%,而美股市場上ETF成交額佔大市成交額常常超過一半。總的來說,香港ETF市場發展得很不充分。目前,香港一些成交慘淡的ETF一天成交額有時甚至只有幾千港元,這說明,香港的ETF市場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譬如,很多投資者希望利用ETF做中短線交易,但ETF一天只能買賣一次;對於那些比較專業的投資者,他們希望通過香港ETF來投資國外市場,但又不能24小時交易,於是他們寧願在香港開個其他國家的證券帳戶,買賣在國外掛牌的外國股指ETF。香港的ETF跟蹤A股市場容易,效率高、易參與、隨時可以買賣又沒有時差限制,但要跟蹤海外市場卻存在諸多麻煩。
 
  上月,香港金融發展局發表的報告指出,香港必須采取措施提升交易所買賣基金平臺的競爭力,才能促使本港重奪在區內ETF市場的領導地位,目前ETF成交總額在區內排名已降至第三,落後於東京及上海。
 
  金管局建議能否落實成疑
 
  那麼,如何才能令香港重奪在區內的ETF領導地位呢?金發局建議,可在強積金平臺推廣采用ETF;將ETF納入滬港通及基金互認之內;透過跨境上市擴闊產品種類;簡化產品審批程序等。報告又指,本港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存款額有近一萬億元,應可吸引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ETF來港上市。
 
  可以說,金發局的建議是中肯的,但是金發局的這些建議能否落實下去卻令人成疑,因為香港金融界的創新思維不足,革新能力有限,視野也不夠寬廣,早在三年前,港交所的保守與不思進取曾遭受到時任特首曾蔭權及其他社會人士的批評,李小加加盟港交所後,局面雖然有較大改觀,但仍只限於局部。因此,要提升香港在亞洲區ETF市場上的地位,主要不在於建議有多好,而在於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的轉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