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22

負利率時代

2016-04-12
来源:香港商報

  颜安生

  自2008年以來,全球各國為了抵禦金融海嘯的衝擊,紛紛在貨幣政策上大做文章,除了一輪又一輪持續的量化寬鬆措施之外,利率槓桿的調整也是各國央行祭出的利器。

  多國處負利率狀態

  根據各國實施利率政策的狀態,目前許多國家都處於負利率狀態,譬如,歐洲方面:瑞典為抵禦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度衰退,早在2009年7月到2010年9月間已將存款利率下調到-0.25%。2014年7月,該國重新引入負利率政策。2015年2月,瑞典央行又宣布將其主要貸款利率--回購利率下調至負值。今年的2月11日瑞典央行再次宣布,將回購利率從-0.35%下調至-0.5%。丹麥、瑞士的利率政策與瑞典大同小異。整個歐元區則於2014年6月將存款利率下調至-0.1%,當年9月下調至-0.2%,然後又在2015年12月下調至-0.3%。亞洲方面,日本央行今年1月29日宣布,將商業銀行在央行部分存款的利率設在-0.1%。有分析指,負利率政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基調。

  那麼,到底什麼是負利率?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居民對負利率皆有深刻體會。多年來,香港居民存入銀行的存款所獲利息收益越來越少,存款利率越來越低,而通貨膨脹不僅穩中趨升,通貨膨脹率更是超越了銀行存款利率,而且部分小額存戶不僅得不到利息,甚至還要被銀行收取管理費。也就是說,香港居民的存款利率與通膨利率處於倒掛狀態,香港的這種存款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就是一種典型的負利率。所謂的負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經濟情況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於同期CPI的上漲幅度。這時居民的銀行存款隨時間的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好像在「縮水」一樣,故被形象的稱為負利率。對此,也有人稱之為實際負利率。

  當然,對於負利率概念還有另外一種理解,即央行接受商業銀行存款時的利率負值。正常情況下,銀行向央行存款時可獲得利息,但在特殊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不僅得不到央行支付的利息收益,反而需要向央行支付手續費。譬如,歐洲央行於2014年6月11日將隔夜存款利率下調至-0.1%,這意味歐元區的商業銀行在歐央行的存款,不僅無法獲得利息,還要反過來支付央行「保管費」。實行該政策的初衷在於引導商業銀行放貸,降低家庭和企業借貸成本,促進其進行消費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並推升通脹預期。其後,歐央行又分別在2014年9月和2015年12月將利率進一步調至-0.2%和-0.3%。對此,有人稱之為名義負利率。

  內地再次迎來「負利率」時代

  從全球的視野看,負利率政策在許多國家已是經年已久,世界正處於一個負利率時代。那麼,中國內地的利率情況又如何呢?有資料統計,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歷過4次真實利率為負的時期,分別是1992年10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上述4個負利率時期,CPI最高值分別達到27.7%、5.3%、8.7%與6.5%。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2月29日,人民銀行在時隔4個多月後再次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不同於上次的雙降,這次央行並沒有調降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但內地連續兩個月實際CPI高於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可以說,內地再一次迎來了「負利率」時代。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