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阮志新著《越界》揭跨境村莊神秘一角

2016-08-01
来源:香港商報

木湖瓦窯村的炮樓

  【香港商報網訊】「其實大勢都是要開放,香港已經回歸,還設立邊境禁區,那不是很難看?你當內地是什麼?問題是取消禁區以后怎麼辦?禁區里的文化遺蹟、自然遺產怎樣處理?我們研究歷史,知道禁區里面其實好多東西可以保留,這里每一條村都很特別,有自己的故事,值得探討。村子本身有鄉村文化,有古蹟。另外當年因為禁區的設定,警方裝設了很多保安設施,這些設施都應該保留,以反映以前政府為維持治安所做的努力;我們也需要思考禁區縮減之后村民的生活會不會因開放而受影響,還有很多別的問題,交通啊配套啊,但目前整個禁區我沒有見到(政府)有什麼大規模的文物保護計劃。事實上,邊境地區因長期封閉保存下來,自然與人文資源是非常值得保護的珍貴遺產,我們應延續這份傳統文化,并發展可持續的文化及生態旅游。」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

  跨境村莊的特殊角色

  專事研究邊境及禁區史的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研究員(榮譽)阮志,在剛剛結束的香港書展上推出的一本小冊子《越界猁猁香港跨境村莊及文化遺產》,意外受到媒體和讀者關注。中間固然有年初政府全面開放邊境禁區的因素,更大原因則在於香港社會正處於生活模式的變革期。如何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在關閉了半個世紀的邊境禁區大門背后完整保留的鄉村生態環境和傳統生活方式面前,顯得格外充滿張力。

  這是首本以香港邊界為題的考察旅游專書。之前,阮志曾分別耗費五年半和兩年的時間推出《中港邊界的百年變遷:從沙頭角蓮麻坑村說起》以及《入境問禁:香港邊境禁區史》。如果說,前者是阮志選取的港深跨境村莊的一個「點」,后者則試圖反映出一直以來備受忽視的邊境村落及其風貌變遷的整體「面」。而《越界》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通俗版」的《入境問禁》,書中載有環繞5個不同主題的建議路線及地圖,鼓勵讀者按圖索驥,到邊境實地考察。阮志認為,實地考察與一般歷史研究的分別是,「歷史研究注重通過文獻資料和歷史書去了解其變遷,但當我們想去了解人和組織如何去運作時,往往這些文獻都不能提供答案,而人類學則可補足這方面的不足。」他希望這本書有助於市民「多些認識香港邊境的歷史,了解內地和香港兩地的歷史淵源」。事實上,「跨境村莊在將來可扮演一個溝通深港兩地的特殊角色」。

  與印象中的香港殊異之地

  為什麼邊界、禁區這樣的課題在很長一個時期沒有成為香港研究的顯學?阮志解釋道,以前來自西方的一些人類學家如華琛(James Watson)、華若璧(Ru-bie S. Watson)等,因為「入唔到內地,只好將香港鄉村作為研究華南宗族、歷史的一個實證」,換言之他們將香港的新界當做中國華南的一部分去做研究,而沒有將之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去探討其本身的鄉村文化是如何變遷的。

  阮志介入香港邊境禁區研究極為偶然。他在一次聽講座時,內容正好是關於「北區解禁」,遇到新界原居民葉偉彰博士,「他在理工大學教數學,本身是蓮麻坑村的原居民,他很有心,對自己村的歷史、文化、文物遺蹟很有興趣,也有意識地去保留,因為他看到這條村在不斷變化,就覺得有一個責任。從英國留學回來,在做了幾年村長后,他開始對族譜有興趣,就在這方面鑽研。認識他之前我從沒到過禁區,他聯絡了當時的村長,幫我申請禁區紙進去。」

  當時在中文大學讀博士的阮志正尋找適合寫論文的題目,但最初他并沒有打算將蓮麻坑作為長期研究的對象。阮志承認,「當初吸引我的主要不是這條村,而是禁區本身,因為作為香港市民很少有機會進去,平時很難申請到禁區紙,除非你認識住在里面的村民,所以很好奇,究竟這些地方是怎樣的?進去了以后覺得,哇,這些地方完全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香港,還以為自己進入了內地某些鄉村,而且還是很偏遠的鄉村,你就會想香港是怎麼能維持到這樣的一個地方的?特別是你看到深圳那邊已經好多高樓大廈、好發達了,對比之下(反差)尤其強烈,加上我本身是讀歷史的,留意到禁區的歷史很少有人去研究,這樣的一股動力推動我去研究(禁區這個課題)。」

  這里的每一條村都很特別

  之前在香港科技大學受過歷史及人類學專業訓練的阮志自言,人類學的背景讓他比較喜歡做一些田野考察,「很多時都會參與村落的聚會,當其時晚晚都會入到村里。」蓮麻坑村一路都有發禁區紙給他,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發覺雖然它看起來不過是新界司空見慣的一條普通的客家村,但其實「除了跟深圳有很大關系之外,這條村跟香港甚至乎中國歷史都有聯繫的」。

  比如它其中一位村民早年去了泰國,后來成為泰國僑領,這個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傳奇人物葉定仕,曾擔任過同盟會暹羅(泰國)分會會長,是新界原居民中貢獻最大的辛亥革命元老。葉定仕故居現在是香港法定古蹟。

  再比如,蓮麻坑村附近有很大規模的鉛礦,「曾經是亞洲區最大的一個礦,20世紀初已經由外國人開始開采,日本仔來了以后想繼續開礦用以生產武器,捉了很多村民幫著開采,這個礦至今仍有遺蹟留存,但政府就沒做任何保育。一直運作到60年代初,由於設定了禁區,蓮麻坑礦不得不停產。客家人開采很厲害的,蓮麻坑村人當時好多都加入了生產行列。剛才說到日本仔抓了很多蓮麻坑村民,其中一個原居民叫葉維里,他在日治時代參加了東江縱隊,炸過3次鉛礦,破壞日本人的開采活動,結果村里好多男人因此被抓起來,嚴刑拷問,當年關押村人的這間屋子現在還在沙頭角中英街入口處。」

  加加埋埋,蓮麻坑村令阮志覺得它有很多「特別的地方」,「它經歷過禁區階段,今時今日還是禁區。村子本身已經開放了,但進去的那條路仍然是禁區,在可見的將來,未來十年二十年,可以說它仍然都會是禁區。回過頭看,當年的選擇原來沒錯的。」

  阮志介紹,在他(的研究成果出來)之后,「村里自己都做了一些歷史研究工作,包括出了一本村誌,引發了更多的人對村子的興趣。」他慨嘆,「香港新界很少村落有這樣的地位,不是每條村都有這個條件吸引人去看,這跟它在日治時期的歷史有很大聯繫。」因為蓮麻坑,多了人去關注當地的東江縱隊成員,「以前講東縱很少談及這些邊界地區的東縱,基本上講的都是西貢大隊,他們這一批沒人理的,而且因為和平之后很多人北上,變成很多人不知道這些事,默默耕耘,其實都為香港出過力的。」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