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7

香港 從鴉片貿易到禁毒的百年史

2016-09-05
来源:香港商报

  8月30日是禁烟英雄林則徐誕辰231周年紀念日,鴉片無疑是影響中國近代歷史,以至香港命運最為深遠的物事。香港中華書局近期出版的《中國禁毒文物》以數以百計的珍貴文物,展示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人禁絕毒禍的努力。該書作者、香港警察榮譽獎章獲獎人林建強上周現身中華書局,運用各時期的罕見官方文告、證書令狀、舊報刊等實物,把百年來禁毒過程和錯綜复雜的相關歷史,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雍正時期開始禁烟

  林建強表示,實際上,清朝從雍正時就開始禁烟了。1729年,雍正頒布《興販鴉片及開設烟館之條例》如下:「興販鴉片烟照收買違禁物例,枷號一個月,發邊衛充軍。若私開鴉片烟館,引誘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眾律擬監候,為從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少人認為,鴉片最開始是英國大量輸入中國的,林建強表示并非如此,鴉片作為嗜好消費品大量輸入中國,是於18世紀開始,早期由葡萄牙人乘著在澳門租借地之優勢,最早將土耳其及印度土邦出產的鴉片烟土輸入中國。隨后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直接及壟斷經營印度出產的鴉片烟土,并由以英國商人為主導,揭開英國商人傾銷印度鴉片往中國的鴉片貿易序幕。

      林建強稱,中國的鴉片很有特色,甚至形成中國特有的鴉片文化。「中國的烟槍和烟燈做得很漂亮,充滿東方工藝的色彩,有錢人的烟斗也要鑲嵌寶石,和窮人的區分開。」初期吸鴉片,是將鴉片兌水再加烟葉用烟斗混合來吸。后來發展成將鴉片做成鴉片烟膏,變成精品。「一路發展都很有中國特色」,林建強說。

  鴉片「合法」殖民政府收入跳升

  「今年是英國皇家海軍登陸港島175周年,1841年1月26日,英兵抵港登陸西環水坑口,之后占領港島,香港自此踏上開埠之路」,林建強表示。英國通過三項不平等條約,強占了包括九龍半島在內的整個香港地區。鴉片戰爭后,外國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的殘害,最嚴重的是通過香港販運鴉片和掠賣人口。直接引起戰爭的鴉片問題,在《南京條約》中隻字未提,更沒有規定今后如何處理的辦法。實際上清政府已經默許,只是不同意公開寫上條約。因此,鴉片在戰后,既不是明令禁止,也沒有稅則規定,成為一種「合法的走私品」。

      1858年11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通商章程善后條約》,進一步規定販賣鴉片為合法貿易,鴉片改名為「洋藥」,每百斤納進口稅銀三十兩。於是,鴉片由「合法的走私品」變為公開進口的「商品」,更可不受任何限制大量輸入。林建強稱,可以1845年10月1日至1846年9月30日香港殖民地財政年度收支報告的數據中反映,鴉片一項的牌照收入,比上年的收入跳升4212英鎊,這是香港殖民政府調整了以拍賣或招標方式出售鴉片包稅權給鴉片商人,保護稅源,并且修改法例刪去一些烟商以免稅「供應消費」的逃稅法律灰色地帶。

  「封鎖香港」限制鴉片出入

  1868年7月,清政府兩廣總督瑞麟突然宣布,在香港周邊的華界汲水門、長洲、佛頭洲、九龍城及拱北設立稅卡,向運送鴉片船舶抽稅,并且追緝由香港入境的走私船隻。中國政府此等維護主權措施反被港英政府指為「封鎖香港」,引起中英雙方進行長期談判,而香港殖民政府亦因而委任專員作有關調查,及后,1886年雙方達成《管理香港洋藥事宜章程》的協議,而香港再於1887年制定《鴉片烟土統制法令》,限制了鴉片烟土的自由出入,但這也不能杜絕唯利是圖的違法分子向中國走私鴉片的活動。

      香港一直是囤積鴉片和走私的中心,從香港開出的滿載鴉片的英美武裝走私船隊,在光天化日之下,進出於廣東到遼東的大小港口,肆無忌憚地販賣毒品。據英人威廉在所著《中國總論》一書中說,1876至1881年間,輸入香港的鴉片平均每年約十萬,價值達四千萬海關兩。這些烟土雖然不是全部屬於中國消費,但至少有十分之八九要運進中國。這個數字充分說明了香港在鴉片販賣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烟毒的氾濫,香港更成為這一罪惡的淵藪,它也以「中國的鴉片店」而在全世界出名。

      林建強稱,在英國統治時期時期匯豐銀行的徽章上,有一幅圖畫里幾架帆船停靠在海岸,海岸上有幾箱貨物,這個貨物其實就是鴉片。「匯豐銀行最早的股東和鴉片有很大關系,而很多時候,中國輸了戰爭沒有錢賠,就向匯豐銀行借錢,它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這是需要反思的。」鴉片戰爭之后,猶太人大衛沙遜的鴉片貿易獲得了天賜良機,沙遜公司憑藉《南京條約》及英國政府給予的特權,先后在廣州、香港和上海設立了分公司,尤以上海的業務擴展迅猛,上海后來甚至變成沙遜公司在華業務的中心,地位超過香港和廣州。

      除了早期的鴉片和棉紡貿易之外,沙遜公司的業務範圍也隨著財富的積累而擴大,1864年8月,大衛沙遜會同其他洋行代表發起創辦了香港匯豐銀行。回首19世紀初,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嚴重破壞民生健康與社會秩序,中華民族因毒品付上沉痛代價,我們應深刻認識歷史,汲取教訓。

  林建強

  香港警務處前偵緝警署警長,刑事司法理學學士,警察歷史文物收藏家。從警34年,於2006年在香港創立警察歷史收藏學會,十多年來一直推廣收集警史文物結合警察史學研究,并多次舉辦中國警察史、禁毒史之文物展覽和主持有關警察史學講座。從事犯罪學研究,以世界華人幫會作為研究方向,創立世界華人幫會研究學會,推動對華人幫會、黑社會犯罪及有組織犯罪的研究。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