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5

閒逛廣東第一潮州古城

2017-04-12
来源:香港商报

 

  近年來,潮州旅遊逐漸形成「山、海、城」的格局,以廣濟橋、牌坊街和韓文公祠等為代表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特色鮮明。潮州地處廣東「東大門」,隨廈深高鐵開通後,潮州處於其間重要節點,地理優勢更加突出。然而潮州古城是從西漢開始建的,明清時期非常鼎盛,現在保留下來的風格非常完整,是整個明清時期一座完整的古城。潮州的古城,走一走,可以給人不同的文化享受。喝一杯功夫茶,聽一段潮劇,住一下潮州的客棧,能夠讓你得到休閒和放鬆。美食更是潮州一大亮點、一大品牌。

  香港商報記者 吳志雄

  潮州古城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內,是廣東省第一批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的兩座城市之一,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潮州有馳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繞城廓」的自然景觀,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劇、潮州工藝、潮州菜和潮州功夫茶等為代表的自成體系、獨具一格的潮文化旅遊。

  ●韓祠橡木是八景之一

  「韓文公祠」位於筆架山中峰的雙旌石下。相傳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時,常登此山,築亭遊覽,並親手植下橡樹。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簷,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棱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於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蔔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於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廣濟橋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是韓江最重要的橋樑。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西元1171年),以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牌坊街誌記輝煌歷史

  潮州牌坊街是潮州紀念性標誌建築,具有悠遠的歷史淵源,濃縮古城千百年的輝煌歷史。根據史籍記載,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其中建於明代的有34座,建於清代的5座,最早的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為禦史許洪宥建的「柱史」坊,最遲的建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為直隸總督鄭大進建的「聖朝使相」坊。據黃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紀略》載:「牌坊,傳說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烏凹肚門」,到明時改用石砌,加疊層樓,飾以花紋,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唯嘉靖時建多柱多門長牌坊」。太平路與東門街是潮州古牌坊最為集中的路段,兩側商舖的立面修葺一新,煥發出昔日光彩,與古牌坊、古井、古民居互相輝映,成為旅遊觀光的亮點。這些商舖多為兩三層樓房,自第二層起向前跨出三米左右,臨近馬路處用兩根大柱頂住,因此叫「騎樓」。一座座騎樓並排,樓底空間便形成一道貫通的長廊,成為可避風雨烈日的人行道。

  ●嘗地道小吃糯米豬腸

  來潮州古城,必到古城美食府。其裝修都是古色古香的,最具代表潮州的菜式有糯米豬腸、滷水豬手、筍粿和清蒸蠔子羹等諸多地道潮州小吃。

  參觀了潮州瓷器博物館,體驗了中國古老的瓷器文明。鍋碗瓢盆杯,日用的、藝術的,一應俱全。

  這樣的周末時光交付給潮州,自然會滿載而歸。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