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綠營「文教台獨」必徒勞

2018-09-03
来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折騰已久的「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議題,台灣教育部門的課審大會終於決議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這也意味對中國史的理解,將從過往漢唐明清朝代的編年史,轉變成主題式的理解。此舉企圖以「大區域史」的概念來解讀中國史,進一步將中國史弱化成區域分支歷史;尤有甚者,其最終目的是要淡化台灣與大陸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觀,透過「去中國化」,進而將中國徹底隔絕在台灣歷史之外,變成「東亞鄰國」之一。問題是,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此種「文教台獨」圖謀會成功嗎?

  將中國史弱化為區域史分支

  依照「12年國教」社會領綱研修小組召集人張茂桂的說法,此次歷史課綱採取許多「創新」做法,強調區域,不再區分中國史、台灣史與世界史;他還強調,歷史受前後因果相互作用的影響,因此從區域觀點學習歷史,而非局限在單一國家、民族的觀點。如此論調引發各界強烈質疑,咸認以「東亞」的框架解讀中國,根本就是在「去中國化」,完全坐實了蔡英文當局企圖以「台獨」的意識形態來操控歷史領域的教學之質疑。

  新的高中歷史課綱改以主題設計,雖可開發歷史問題取向的探索,針對吾人面對不同層面的歷史課題加以檢視,培養面對既有文明的省思能力,然而是否能夠兼顧歷史前因後果的時序性框架及歷史的整體統貫性,以助長青年學子超越當代時空限制的能力?此為歷史教育無法逃避的問題。

  客觀而言,目前台灣的小學課本裏沒有中國史,初中只有兩個學期有中國史,一學期從三代講到盛清,另一學期從晚清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千年相當豐富而複雜的中國史如此交代過關,真是粗略至極。既然初中歷史已嫌粗略,高中歷史還要從東亞看中國,對於歷史知識有限的高中學生,如何培養出思辨能力?尤有甚者,青年學子尚不知三皇五帝夏商周,借用陶淵明在桃花源記的話來說,就是淪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歷史毫無頭緒。亦即哪有跳過國別史(中國史),直接去談區域史(東亞史)呢?在高中生基礎知識尚不紮實時,就教他們碩博士生的研究方法,等同於要他們去研討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對待「漢學」的差異,將使得高中生完全無法因應;更何況,高中生在如此粗略而跳躍式的歷史教育下,將出現更多「張飛打岳飛」的錯誤歷史場景,必然貽笑大方。

  妄圖切割大陸去中國化

  總之,蔡英文當局之「文教台獨」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藉由淡化中國史來進一步切割大陸與台灣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觀,期盼讓台灣學生從小就習慣一套沒有「中國史」的史觀。堪稱從李登輝以降,經歷陳水扁,終於在蔡英文手上完成「文教台獨」的政治工程。問題是,沒有中國史,台灣不會有未來。蔡英文們、李登輝們其實並不愛台灣,只是為了滿足其自身狹隘的意識形態而不惜刨台灣的根。近2年多來蔡當局始終植基於「讓中國消失」的主軸在施政,諸如:推動各種「正名」運動、跑到各種國際組織去抗爭、傾力推動「金援外交」,以及修改高中歷史課綱「去中國化」,結果有把中國「變不見」嗎?有塑造更多的「天然獨」嗎?卻不僅造成兩岸關係嚴重倒退,而大陸強大繁榮的崛起事實,讓更多台灣青年學子赴陸發展,益形證明蔡當局的圖謀是徒勞無功的。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