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左五)、特首林鄭月娥(左四)、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左六)、澳門特首崔世安(左三)、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左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左二)、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左八)、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左一)、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左九)一同出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鄺偉軒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下稱宣講會)中表示,香港在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須由過去的「聯繫人」改變成「參與者」,此舉絲毫沒有牴觸「一國兩制」。她強調,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不會模糊「兩制」,不會弱化香港單獨關稅地位,更不會被內地同化。
保護主義抬頭 三地須深化合作
林鄭月娥稱,雖然香港憑藉優越地理位置和自由開放市場,加上結合「一國兩制」和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使得香港在國際競爭力排行中名列前茅,但隨全球與周邊經濟體的競爭加劇,香港傳統產業的優勢正在縮窄。她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香港所面對的挑戰更加嚴峻,因此香港必須力求創新,發展高增值及多元化產業,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林鄭表示,中央日前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目的是透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的合作,推動大灣區經濟協同發展,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單獨關稅地位不會「弱化」
林鄭續指,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獨特的雙重優勢,香港雖然是國家的一部分,但同時擁有與內地不同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在上述背景下,香港可把上述優勢與大灣區城市的廣闊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
林鄭月娥說,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她認為,香港今後在建設大灣區的角色,須由「聯繫人」轉向更加積極的「參與者」;而本屆政府所提倡的政府新角色,即「促成者」及「推廣者」,則有利於香港參與大灣區的建設,讓全港市民都成為大灣區的「受惠者」。
對於外間擔心中央提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將弱化香港既有角色,林鄭強調,中央領導已多次重申,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必定會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透過推進大灣區建設,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內涵,有利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不會導致「兩制」界限模糊、香港的單獨關稅地位「弱化」,更遑論被內地「同化」。
將積極推進灣區科研建設
展望未來港府的工作,林鄭表示,將積極與中央有關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包括全力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另外,她披露,將透過「博士專才庫」及「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等措施,培訓本地創科人才;並且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壯大香港科研人才庫及成立「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投資本地創科初創企業。
利用航空網絡發展多式聯運
有關航空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地位,林鄭指出,興建中的三跑道系統,將有助加強國家與國際航點的聯繫;港府將繼續支持大灣區鄰近機場優勢互補,並按各自的獨特性共謀發展。
她又指,將進一步擴大大灣區境內外的航空網絡,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加快通用航空發展,包括拓展跨境直升機服務,以及力發揮香港作為航空人才培訓中心和航空融資及航空租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