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88

【财经观察】美聯儲幣策轉向的重大悖論

2019-03-25
来源:香港商報

    易憲容

  估計在一年前,市場沒有誰會想到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在今年會出現重大轉向,而且轉向會這樣快。所以,從今年1月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重大轉向肯定令市場感覺到十分意外。美聯儲2018年12月開會時,將基準利率上調到2.25%至2.5%,並暗示會再升息三次至3%至3.25%,然後停止加息。當時美聯儲還表示,將繼續無限期縮減資產負債表。但是只在6個星期後,美聯儲在2019年1月底議息會議上說,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暫停加息,並在今年合適的時候暫停縮減資產負債表。也正因為這種重大轉向,3月20日美聯儲議息會議的結果基本上是在市場預期的範圍內。

  推動風險資產價格上漲

  3月20日美聯儲公布議息聲明,正如市場預期的那樣,維持利率不變,聯邦基準利率維持在2.25%至2.5%之間,並宣布5月開始減慢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步伐。由每月縮減300億美元變成150億美元,而根據目前預測,美聯儲可在今年9月就結束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行動。更為重要的是,從這次議息會議表態來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傾向是鴿聲一片,完全轉向。比如,最新利率點陣圖顯示,美聯儲預期今年不會再加息,比上一次即2018年12月會議時的預期少了兩次,跟市場預期今年完全不會加息的看法完全一樣。而現在到2021年底的3年內,美聯儲估計只需要再加息一次。也就是說,讓美聯儲的基準利率水平全面下移。

  美聯儲的議息聲明再次強調在加息方面會保持耐性,並下調對經濟的預測,表示美國經濟增長較之前穩健步伐有所放慢,承認近期經濟資料偏弱,繼續說通貨膨脹壓力不大。不過,聲明仍然認為,即使職位上個月幾乎沒有增長,但過去數月的增長仍然強勁。美聯儲還發布最新季度經濟展望,下調經濟和通貨膨脹預測,今明兩年的最新經濟增長預料分別為2.1%和1.9%,比2018年12月時預測的2.3%和2%為低,2019年通貨膨脹率預測下調至1.8%,失業率預測就升至3.7%。

  美聯儲議息決定公布後,儘管美國股市有所反彈,但最後還是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41.71點或0.55%,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8.37點或0.29%,納斯達克指數基本上持平收市。而紐約期油則上漲1.36%,快到每桶60美元;黃金上漲了0.46%;美元匯率指數下跌了0.4451,下跌到了96之下。(按:所有數據據3月20日資料)

  不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對股市及全球資產價格的影響一點都不可低估。比如,今年以來,由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大量美元流動性開始回流到各種風險資產,特別是流向股市更是明顯。比如,美國三大股票指數現在距離歷史最高水平相差無幾了。標準普爾500指數2018年曾創歷史高點2940點,在3月20日則是2824點,相差4%便能再次觸及到歷史高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3月20日報25745點,與歷史最高點26951點也只是相差3.5%;納斯達克指數現水平為7728點,與歷史高位8133點只相差5%。上海綜合指數也從今年的低位2440點,上漲到目前的3090點,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上漲幅度達27%,牛冠全球。黃金的價格今年以來也上漲4%以上;石油的價格更是由年初每桶42美元上漲到現在近60美元,上漲幅度40%以上了;美元匯率指數則從3月7日高位97.71,挫至當前95.984,僅一個多星期累跌1.45%。也就是說,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讓大量的流動性湧向了各種風險資產,並全面推動了風險資產價格的上漲。美國市場是這樣,新興國家市場也是如此。(按:所有數據據3月20日資料)

  信用過度擴張成政府本性

  現在的問題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為何會出現這種突然轉向,是實體的原因還是美聯儲決策者主觀意識的問題,是內在原因還是外部的壓力?其實,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無論是國際組織(如IMF),還是國際投行都在改變其對未來經濟的預測,都認為全球經濟在2019年重新陷入衰退。特別是去年下半年美國股市暴跌,更是讓市場擔心,美國經濟真的會出現衰退風險。所以,2018年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後,決策官員對金融情勢的急劇轉向感覺到惴惴不安,擔心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可能讓全球股市進一步暴跌。但實際上的情況並非如此,美聯儲決策官員只能順市場力量而為。因為,市場的力量不願意看到由於貨幣政策收緊而讓全球股市暴跌。

  當然,可能最為重要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在指責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指責美聯儲加息,甚至於威脅,如果美聯儲加息不停止,將要撤換美聯儲主席。面對這種威脅,儘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並沒有示弱,但估計他所擔心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真的導致經濟衰退,所以鮑威爾只能退而求其次。這也說明了美聯儲主席這個位子,專業底氣非常重要,估計鮑威爾會缺少這方面的底氣。

  不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突然轉向是否意味美國及全球經濟真的出現衰退的風險?如果是這樣的話,美聯儲、歐盟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央行再有貨幣政策工具來應對嗎?實際上的情況可能不是這樣。只不過,各國政府及央行都希望通過金融過度擴張的政策來保持經濟增長。因為任何信用的過度擴張,政府所付出的代價最小。信用過度擴張往往成了現代政府的本性。但實際上,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的實踐證明,這種信用過度擴張帶來的是一輪又一輪的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帶來的是社會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聚集。這也是現在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所面臨的重大悖論。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