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須強化對大灣區政策的認知

2019-04-15
来源:香港商報

  學研社成員 文武

  國務院2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近期再就「大灣區規劃」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37.3%受訪市民同意有關規劃是香港的發展機遇,但53.8%人認為,香港人在大灣區內發展,很少或完全沒有優勢。該研究所由2017年起連續三年進行同樣的民意調查,發現市民對香港參與「大灣區」的態度並沒有統計上的顯著變化。這一調查的結果反映出大灣區規劃在香港社會存在政府熱、民間冷的情況,政府仍須強化市民對大灣區建設的認知和了解。

  市民對規劃認識不足

  民調發現,45.8%受訪市民認為,香港參與「大灣區規劃」對香港發展「好壞參半」,30.5%人認為參與其中的好處多些,10.6%人則認為壞處較多,另有13.2%人以不知道或很難說作答。調查又顯示,45.3%人同意「大灣區規劃」會模糊「兩制」的界限,42.3%人認為規劃會令更多內地人來分薄香港人資源,不同意的比例均有近三成。

  從這一民調的結果看,香港社會對「大灣區」建設存在認識不足或不全面的情況,甚至還存在許多錯誤的認識。現時社會上對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存在兩種錯誤的認知:一種是認為香港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認為香港參與大灣區,會損害香港的優勢,會被內地分薄香港的資源,會令「兩制」模糊化;另一種則認為香港在大灣區城市群中基本沒有優勢可言,參與大灣區建設,只能令香港越來越失去特色,被邊緣化。

  這兩種錯誤的認知,一是過度褒揚香港,一是過度貶損香港,兩者都在阻礙香港與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在落力推動香港社會參與大灣區建設時,如果不能正面地糾正這些社會上存在的錯誤觀念,只一味地鼓勵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北上大灣區的內地九市生活、工作,不會帶來多少正面的效果。

  大灣區的發展概念是一個城市群整體發展的概念,這也是全球化發展趨勢之下,不可避免的發展方向。大灣區的建設,強調的是突出區域內各中心城市的不同特點和作用,以促進合作,優勢互補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各中心城市的特色和作用。因而,在國家公布的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強調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的方向發展。

  也就是說,香港參與大灣區的建設,最主要的方向,是借助大灣區城市群的經濟實力,鞏固和提升香港原有的優勢,當然與此同時,香港的提升也會造福整個大灣區,令大灣區其他城市從中受益。

  須建立正確的認知

  另一方面,大灣區的發展也為解決香港社會目前面臨的一些不易解決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出路。比如,香港面臨的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日後一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服務,可以改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做;又如,香港經濟多元化不足,一部分年輕人在香港本地未必可以有理想的發展,將來則可以在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尋找機遇等。這些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問題,只靠香港自己去解決,因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可能會十分困難和費力,但放到整個大灣區內,問題就變得容易得多,事半功倍。

  因而,香港參與大灣區的建設,一方面是鞏固和提升香港自身,另一方面則是借助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發展,助香港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然而,這些政策在香港社會層面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讀,現有的宣傳和政策解讀,或過度地強調借助大灣區解決香港存在的問題、給人一種將香港社會問題,弱勢社群和青少年推給大灣區的印象;或者過度強調大灣區內地中心城市的作用,令人產生香港將失去優勢,須依賴內地發展的印象。這些都容易令市民對大灣區建設產生錯誤的認知和觀感。

  中大的民調反映出社會上存在對大灣區發展認識不足的問題,並且,自提出大灣區建設以來的3年內,中央及特區政府有關大灣區發展規劃越來越細緻,內容越來越豐富,還有多項有利民生經濟的政策相繼推出,但是,香港市民對大灣區的認知並沒有因此而提升,3年時間仍然停滯不前,社會上存在對大灣區發展的許多錯誤認知,這一現況令人擔憂。政府不能繼續坐視這樣的情況,應加強大灣區的政策解讀,助市民加深了解大灣區,建立對大灣區建設正確的認知。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