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要在「一帶一路」中實幹

2019-05-02
来源:香港商报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4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從2013年9月、10月由習近平主席倡議以來,5年半時間裏,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聯合國、東盟、非盟、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發展和合作規劃對接,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

  現任行政長官就職不久,2017年12月14日,與國家發改委主任簽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以下簡稱《安排》)。現在,趁北京召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特區政府應當認真全面總結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經驗。

  抓緊大灣區建設

  一言以蔽之,特區政府和香港商界、專業界組織考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團組不少,主辦相關研討會也不少,相比較,具體項目顯得單薄。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特區政府缺乏類似新加坡淡馬錫的公司,無法牽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項目投資和建設;二是香港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如果少數大企業尚未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項目投資和建設,那麼,就很難有亮麗成績單。

  然而,香港需要反思的,是《安排》賦予香港的金融和司法以重大的使命,但是,至今,香港金融市場牽頭的「一帶一路」重要項目的銀團貸款,在香港上市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企業,均乏善可陳。另一方面,中央要求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未見明顯進展。政府有關部門、香港金融當局和相關專業界,應當從是否通力合作上找差距。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央把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緊密聯繫。《安排》有一節專門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央對於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沒有訂立時間表,對於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卻是制訂了明確而緊迫的時間表的。特區政府要以抓緊時間推進大灣區建設,來逼香港同時加快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4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主旨演講,指出:「基礎設施是互聯互通的基石,也是許多國家發展面臨的瓶頸。」香港鐵路公司最近為一系列「醜聞」困擾,除了必須內部整頓外,應當以積極參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鐵路建設來奪回聲譽。

  放眼世界 力爭優先

  習主席在4月26日演講中還說:「商品、資金、技術、人員流通,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為阻斷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遲早都有乾涸的一天。我們要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習主席講的是「一帶一路」,道理也適用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在『一國兩制』下,粵港澳社會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市場互聯互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灣區內部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這一切問題,需要通過粵港澳三地規則對接來解決。到2022年,三地的規則就要基本對接。這樣的時間表,對香港來說是十分緊迫的。

  香港是否可以慢一點?回答是:廣東和澳門不會等香港。粵澳如期完成規則基本對接,而香港尚處於半途,同廣東9城和澳門形成「若即若離」的局面,那麼,對大灣區固然不利,但對香港更加不利。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動。與其患得患失,不如勇於開拓。與其躺在虛名上自我得意,不如放眼看世界力爭優先。

  周八駿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