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中國首次海上發射衛星成功

2019-06-06
来源:香港商报

 

  冷發射系統將長征十一號火箭彈出發射筒,上升到數十米以後,主發動機點火。新華社

  【香港商報网訊】昨天中午12時6分,中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七星」的方式完成海上發射首秀,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未來,海上發射可充分利用船舶、港口資源,讓中國航天發射實現區域更廣,軌道設計更靈活。

  擴大發射區域 安全性提升

  此次海上航天發射,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試驗採用長征十一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以民用船舶為發射平台,為中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新的發射方式。據了解,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系統由運載火箭系統、海上發射平台、測控通信系統和衛星系統四部分組成,可實現離港後一周內完成發射。

  海上發射可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民用船舶資源、港口資源、測控資源和社會資源深度參與,實現航天技術與海洋工程的有效融合,帶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若在鄰近赤道的地方發射衛星,不僅能節省衛星調姿變軌的燃料,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為火箭省力。海上發射還有利於運載火箭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未來可在中國東部、南部海域選擇發射點,滿足各種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由於遠離人口稠密地區,海上發射火箭落區可選擇範圍很大,對火箭而言發射軌道設計更加方便,同時落區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

  首次實現自主安全控制

  不過,海上發射雖然好處多,難度也大。與以往地面發射一般要求提前15天裝箭不同,海上發射要求衛星提前25至30天裝箭,之後要隨箭進行長途運輸,包括公路、鐵路、海路,經受各種顛簸考驗,這對衛星和星箭適配器等都提出新要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十一號火箭副總設計師管洪仁介紹,相比陸基發射台,起伏波動的海上平台給發射帶來了新的技術考驗,為此任務團隊採用了特殊的瞄準技術和動態條件下的發射技術來應對新環境。管洪仁表示,此次海上發射使長征十一號成為內地首枚採用無線測發控技術實施發射的火箭,也是中國火箭首次實現自主安全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有網友分析此次長征十一號發射後指出,冷發射系統首先將火箭彈出發射筒,上升到數十米以後,主發動機點火。該項技術類似東風31導彈的發射技術。此外,長征十一號使用固體發動機,主火箭發動機直徑2米,都與東風31導彈相同,推測該型運載火箭為東風31導彈的「軍轉民」產品。

  據透露,在本次試驗前,長征十一號火箭已經過6次成功飛行試驗,技術成熟,可靠度高。中國航天後續還將繼續開展多次海上發射試驗,充分驗證各種軌道發射的適應性,進一步優化發射流程,並進一步建設專業化的海上發射母港和海上發射專用平台,實現固液火箭兼容的全球海域發射能力,滿足低緯度地區衛星組網發射需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為便利的航天發射服務。

  一箭七星 拓海洋監測應用

  此次長征十一號以「一箭七星」的方式完成首秀。在搭載衛星方面,此次發射的捕風一號A、B衛星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將實現小衛星編隊探測海面風場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風場探測能力,提升中國颱風監測和氣象精準預報能力;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兩顆天象小衛星,是中國首個基於Ka頻段星間鏈路的雙星組網小衛星系統。

  另外,此次發射的「婁星號」是由中國民營衛星企業天丁研究院自主研製,入軌後將與該企業已經發射和即將發射的衛星組網運行;「吉林一號」高分03A星是新一代光學遙感衛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的特點;天啟三號則是一顆承上啟下的業務星,整個天啟星座組網運營後,將在國家電網監測、環境監測等數十個領域大顯身手。

  中國目前主要衛星發射基地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主要負責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的航天發射基地,擔負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也能將小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