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深化醫改進行時 探索共建大灣區醫聯體

2019-07-15
来源:香港商报网


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

  【香港商報訊】記者易小婧報道:「健康和長壽是人類共同的追求,我們國家正在努力減輕我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2016年國家提出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羅湖也就在這個新的時代啟動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在雙周發佈會上發表了開場演說,並向全場觀眾介紹了羅湖醫改四年來取得的成效。


嘉賓議事

  7月13日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羅湖外宣名片「雙周發佈會」迎來了兩周歲的生日。羅湖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水相連,兩地民眾聯繫最為緊密,在深入融合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步伐下,羅湖首開先河,顯著的醫改成效讓羅湖醫院集團成為全國城市醫聯體的典範,並登上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期刊,向世界做了一次優秀的展示。
 
現場觀眾
 
  為進一步展現羅湖在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協同發展方面的先發優勢,總結羅湖近年來的醫改工作成效,探索共建大灣區醫聯體,13日在深圳中心書城,深圳市政協「委員議事廳」暨羅湖「雙周發佈」召開以「健康羅湖?健康灣區」為主題的特別專場,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顧東風,中國人民大學博導、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廣東省政協常委、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副院長秦鑒,深圳市政協常委、民盟市委會副主委、南山區政協副主席黃險峰,深圳市政協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周曉梅以及深圳市政協委員、綜合開發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多位院士專家、政協委員,就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醫療技術服務交流、中醫藥領域合作、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等議題進行了共同探討。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湖區委書記賀海濤,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等領導出席。
 
  密切加強灣區三地醫療人才交流
 
  健康羅湖,健康灣區是一個美好的願景,社會發展至今,所有事情的推進都離不開人的參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治病於未病更加重要。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指出將會密切醫療衛生合作,加強醫療衛生人才的聯合配合和交流。孫喜琢表示將不遺餘力把羅湖的醫改深化到健康灣區人才交流建設之中。
 
  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人關注胎兒醫學,但由於起步較晚,專業人才缺乏。亞太頂尖產前診療專家、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劉子健為推動內地胎兒醫學發展,不遺餘力常年奔波,2017年,劉教授被受聘為羅湖醫院集團產前診斷首席專家。2018年產前診斷中心在羅湖成立,實現了深圳市雙胎治療領域零的突破,產前診斷和胎兒宮內治療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不少疑難病患慕名打「飛的」前來診治,同年,羅湖醫院集團也成為了中華胎兒基金會培訓基地,已培養了包括港、澳、臺、大陸近1500名學員,全面提升了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及亞洲的產前胎兒醫學水平。「非常贊同羅湖醫院的醫改理念,如果大醫院每一個專家都為了解決患者的小病,能力就沒有辦法提升,所以要大力改革發展基層醫院;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可以幫助國內在胎兒醫學水平有更大的提升,很多醫生通過我們的培訓,願意去探索更多更深入的知識。」但劉子健教授也提出了在深圳頻繁申請行醫執照,浪費時間精力的顧慮,希望大灣區內不同的考核標準和制度,能夠通過醫改的進一步深化調整隨之迎刃而解。
 
  通過5G和線上平臺共建大灣區醫聯體
 
  在羅湖開展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發展的過去三年中,以居民的健康為中心,在政府的引導和投入下,改變過去醫療中心醫院以治病、救治危重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保障居民的健康保障為中心,在短短幾年之內社康中心的隊伍增長了200%-300%,同時空間也隨之增長。羅湖整合全科醫生團隊、結合社會資源醫養融合、推廣中西醫結合的全新健康理念等,這些是世界醫藥衛生健康領域所追求的目標,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做的很好並值得借鑒的地方。
 
  黃險峰表示,可以嘗試建立一個灣區醫聯體的模式,這種模式不一定是像羅湖醫改的實體模式,而是通過互聯網和5G,通過相關平臺來搭建線上線下結合的醫聯體,這樣不僅可以利用香港優質的醫療資源,也可以將大灣區其他城市優質的醫療資源充分地為我們灣區居民服務,使灣區居民都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通過互聯網和遠程專家會診,可以解決醫生多地之間往返奔波等問題。「5G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和平臺,我們接下來要多往這方面努力。比如對大灣區前100名的醫院和前100名的專科進行排名,患者都知道找哪家醫院看病更好,讓居民通過平臺找醫生,找醫院看病有渠道有途徑,這樣也能解決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黃險峰說。
 
  而秦鑒則表示:「深圳剛成立的時候沒有醫學院,隨著中山大學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相繼成立,慢慢培養出深圳自己的醫師教育體系;其次,香港住院醫師的規劃和培訓起步比較早,我們應該向香港學習,培養出深圳的優秀醫生。」
 
  積極促進大灣區中醫藥健康發展
 
  香港是全世界人均中藥消耗量最大的城市,在嶺南有非常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傳統。「我們中醫藥的研究領域主要在國內,在大灣區在國際標準方面要共同努力,我們不僅僅是應用,還應該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方面。」黃險峰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促進中醫藥的發展,要求香港和澳門發揮各自的優勢,與內地的科研機構共同研究中醫藥國際認可的產業質量標準,深化中醫藥的國際化和標準化發展。
 
  「而我們的現狀,中醫藥既要符合傳統中醫的標準,又要符合國際化的標準,所以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現在的中醫藥科研項目與產業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也需要加強中醫藥科研,提高成果轉化。」周曉梅說。「廣東雖然是中醫藥強省,但我們原創性的研究還不夠多,希望加大中醫藥的科研資助,把中醫藥單獨列出一個系列來進行資助。」 秦鑒補充說道。
 
  中醫藥既是醫療技術的治病方法,更是一種文化,羅湖醫改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嶺南中醫有它自己的特色,羅湖區在這一輪大灣區的建設當中,可以成立一個針灸聯盟,同時舉辦粵港澳的中醫培訓班,因為有些中醫也不是很高深的技術,作為患者個人和護士都能夠掌握。我們已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進行了深入合作,我們有技術實力建設港澳名中醫館。」孫喜琢表示。
 
  院士專家、政協委員獻策與發聲:
 
  「深圳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可以考慮在河套地區建立一個借鑒香港的模式『前店後廠;,集旅遊觀光、健康管理與文化於一體的生態產業園區或特色的花漾街區。」周曉梅在發佈專場上建言獻策。
 
  孫喜琢:讓我們羅湖區居民更健康。
 
  周曉梅:您的健康,我們時刻守護著。
 
  郭萬達:健康灣區,開放協同,標準先行。
 
  黃險峰:充分利用自貿區的制度政策優勢,在共建健康灣區先行一步。
 
  王虎峰: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灣區居民的共同追求,今天我們從羅湖醫改談到灣區健康,我相信今後通過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的溝通協調,我們醫改一定會為灣區的繁榮合作發展貢獻力量,也一定會給灣區居民帶來健康福祉。
 
  秦鑒:重視原始創新,增加競爭性基礎科研的投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的長遠發展。
 
  顧東風:羅湖的醫療健康改革模式在大灣區這個大背景下應該進一步探索推廣,甚至為我們中國的醫改做出具有建設性意義和借鑒意義的典型,我們值得期待。
 
  關注政情社情,彙集民智民意。據記者了解,「委員議事廳」是由深圳市政協主辦,各民主黨派以及市政協部分專委會具體承辦,從2014年2月起,每月舉辦一期。活動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相關人員、熱心市民等參與,圍繞市民關注的社會熱點和民生主題,通過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講」和市民群眾「議」,搭建一個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並表達意見的協商平臺,在全社會營造協商民主氛圍,引領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協商文化。
 
  而「雙周發佈」是羅湖區首創的全國基層黨委政府新聞發佈機制,通過邀請羅湖區黨委、政府各部門及派出機構圍繞公眾關注的議題進行新聞發佈,用形象化、通俗化的語言解讀公共政策,展示城區底蘊和階段性建設成果的新聞發佈活動。自2017年7月啟動以來,「雙周發佈」已成功舉辦專場發佈38場次。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