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以色列,我很安全”

2019-11-07
来源:

  在去以色列之前,身边人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

  提及以色列,我们能够迅速联想到的词汇大概是“巴以冲突”,“中东战争”,“加沙地带”之类在历史书和电视新闻上滚动出现的高频词。

  △耶路撒冷老城,以色列警方用催泪瓦斯驱逐巴勒斯坦示威民众/路透社

  或是由厚重的宗教文化带来的 “应许之地”“三教圣城” “哭墙”,这些碎片也组合成为了我对这个国家的初始印象。

  △哭墙/Unsplash

  真正深入这个还没有一座北京城大的国家, 才发现世界给它下的定义实在是太片面。

  没有被战争和历史渲染的剑拔弩张,也没有被宗教赋予的过分厚重, 它其实是一个被误读的,真实的人间。

  △图/Unsplash

  战争与和平:被误读的冲突

  不久之前,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这个国家再度以带着争论和冲突的方式出现在全世界的视野里,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百余年的争端。

  在战争与和平不断交替的当下,以色列人不得不始终绷着一根防御的神经。

  △图/Pexels

  从国内飞往以色列,从航班的飞行线路也可窥见争端一隅。

  先向北飞往俄罗斯一路西行,再从黑海南下,进入土耳其,越过地中海来到特拉维夫,完美避开了所有阿拉伯国家的领空。

  命途多舛的犹太人的性格也比其他民族更加敏感多疑,在以色列做生意的人告诉我,与以色列人打交道很吃力,因为他们很难给予信任,对于一切细节都要反复确认。

  但更多时候,来到这里的游客也很容易忘掉硝烟,而以色列也的确是目前中东地区最安全,最发达,最适合旅行的国家之一。

  没有危机四伏,也没有炮火隆隆,在地中海热烈的阳光下,商店林立的小镇,结伴回家的孩子,穿梭的城际火车。

  老城与新城里来来往往的游人,共同交织成一个仿佛从未有过纷争的发达的沿海小国。

  在以色列的大街小巷,来往的汽车以小排量为主,当地人并不介意购买和使用二手旧车, 他们非常低调,即使条件优渥,也不喜欢张扬。

  △图/Unplash

  在城市之间通勤的火车上,拥有 全球最高人均阅读率的犹太人,果然都安安静静地捧着书阅读。

  而在周边的几个邻国,哪怕是一步之遥的巴勒斯坦,夜幕中摇下车窗把音乐开到最大的阿拉伯人,就是另一番风情了。

  但在视线可及的和平之下,仍然有大大小小的冲突暗潮涌动,并随时可能被激化。

  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控制区城市伯利恒之间的检查站有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人,他们严格排查进入以色列的车辆,主要针对巴勒斯坦人,看见车上坐着中国人,边检还是很快就放行了。

  巴以交界处竖起的隔离墙曾一度成为争议。

  自2002年起,以色列开始在巴以边境修建高八米,带着高压电网和电子监控的隔离墙,用以抵御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武装威胁。

  △巴以隔离墙。图/Global Research

  隔离墙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反对,后来为了避免割裂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色列调整了隔离墙的走向。

  以色列人是不好战的,相反,他们对和平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

  他们不轻易进行战争,尽管被迫遭受了。

  即便如此,犹太人怀有善意,非常懂得感恩,辛德勒的墓碑竖立在锡安山上,用以纪念被刺杀的拉宾总理的广场上,每一天都有和平鸽飞过。

  

  △拉宾广场的和平鸽。图/Pinterest

  二战时期犹太人受到纳粹迫害,上海接纳了漂洋过海逃难的犹太难民,这让以色列人始终对中国怀有感激之情。

  在七十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合国决议上,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 以色列代表团仍然投出了赞成的一票。

  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以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关系是水火不容的。

  而实际上,除了有特殊的事件发生,在以色列的城市里,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剑拔弩张。

  他们大多都各自做着自己的事,互不干扰,在巴勒斯坦控制区的小商店里甚至还能够看到 “我爱以色列”的冰箱贴和明信片。

  △图/YouTube

  在我到达耶路撒冷的时候,当地的商贩不无自豪地对我说, 耶路撒冷是最具包容性的城市。

  几个世纪过去了, 她仍然是三种宗教的圣地,在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座这样的城市了。


  △图/Unsplash

  科教文卫样样能打,它是小国神话

  从各个方面的硬条件来看,以色列的生存环境都实在不算好。

  从国家安全来看,周边一圈阿拉伯敌对国,一条停火线相隔的是还未建国的宿敌巴勒斯坦。

  从土地资源看,以色列面有近一半的领土是沙漠,淡水资源和可供种植作物的土地非常匮乏。

  

  △以色列的犹大沙漠。图/YouTube

  从国土面积来看, 这个国家非常狭窄,面积还不如北京那么大。

  刚到首都特拉维夫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对我打趣,他说以色列是不会像中国一样有高铁的,因为它太小了,如果城际交通用高铁,还没开始加速就到站了。

  神奇的是,以色列就在这样恶劣而危机四伏的环境当中让这个国家变得草木葱茏,并拥有了 尖端的科技水平。

  在人口尚不足一千万的小国,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以色列在航天技术,通讯、芯片、发动机、计算机等方面领先世界。

  到达特拉维夫的时候远眺这座城市,它被称为“白城”,却并非是传统地中海城市带着的纯蓝纯白,而是一种 典型中东城市泛着沙土色的白。

  

  △特拉维夫。图源/Tourist Israel

  特拉维夫的远景很荒凉,而深入这座城市的时候才会发现,它的城市绿化做得非常好,行道树茂盛,城市与城市之间可见大片农田和果园。

  在这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诞生了全世界最先进的 滴灌技术。

  在中东的诸多国家都因恶劣的自然条件无法达成粮食自给的时候,以色列的开国总统说: “只要给我们一碗水,一颗种子,这个民族就能生存”。

  

  △以色列滴灌技术。图/Financial Times

  如今的以色列凭借着发达的农业,每年还可以对外出口大量谷物,可可和肉类。 此外,以色列的自来水还达到了直饮的标准。

  以色列人的成功背后,有扎实的教育作为基础, “敬师如敬上帝”,犹太人中能诞生如此多的精英也得益于此。

  1949年,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在战火中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而当时的以色列教育部仅有两位职员:部长和秘书。

  1983年,以色列政治家纳冯从总统职位上卸任后,甘愿做教育部长,并大力宣传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作为耶路撒冷市政府和教育部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以色列二年级学生正在用计算机上课。图/The Times of Israel

  我在读书的时候遇到过一位犹太裔的教授, 他告诉我,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努力学习和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但长久以来,犹太人如此努力工作学习,都是为了他们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此建设他们的祖国。

  在巴勒斯坦控制区的伯利恒我吃坏了肚子,几天高烧不退,当地的诊所开的药没有作用,我只能返回耶路撒冷看病,机缘巧合之下“考察”了以色列的医疗水平。

  耶路撒冷的医院外观和设施非常现代化,看病的手续和流程也很简便,没有耽搁,很快可以就诊。

  医生和接待的护士都会很多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西班牙语,医生询问我病症的最初先向我确认了语言。

  

  △ InSightec的ExAblate OR使用MRI引导的聚焦超声,无需手术即可破坏肿瘤和子宫肌瘤样囊肿。图/Flickr

  外国人在以色列看病的价格超出了我的想象,面对四瓶点滴和一张“天价”的账单。

  我诧异地询问对面的当地人,他们看病价格是不是都是如此高昂,但他告诉我,他们的医保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医疗支出,他来看病是不需要花钱的。

  以色列的发达就像一种针对各类恶劣条件的对抗, 这种发达听起来真有点“夹缝生存”的意味,显得沉闷。

  而实际上,以色列非常有活力,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纷争,也带着一种刚出生的蓬勃朝气。

  

  △图/Unplash

  在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海法,随处可见新兴的科技创业公司,国家对科技创业的扶植力度非常大,而 科技创新对整个国家GDP的贡献达到百分之九十。

  今年六月,电子游戏业三巨头之一的任天堂公司,把全球第二家旗舰店开在了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第一家在美国纽约。

  不仅仅是科技农业这些硬实力, 以色列连电子游戏产业也非常发达。

  

  △任天堂在特拉维夫的门店。图/Nintendo Soup

  以色列国歌里唱:“只要心灵深处,尚有犹太人的渴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岗,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希望。”

  在中东的一片荒漠上,有的国家仍然饱受战争的摧残,有的国家因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了暴发户。

  唯独以色列的发达是踏实的,聚沙成塔的,他们的建设带着满腔热爱, 犹太人真正把这片狭小的国土视为最珍贵的家园。

  城市千姿与山海百态

  以色列的美来源于厚重的历史,宗教,也来源于一种集合般的杂糅,它虽狭小,却拥有千姿百态截然不同的风景,像一个微缩的江河湖海城市村庄的博物馆。

  多数游客见到以色列的第一面都在特拉维夫, 因为整个国家只有首都特拉维夫有国际机场。

  所有境外的航班都会降落在本古里安机场,在机场的停车场就远远可见这座城市的远景。

  

  △特维拉夫本古里安机场。图/The Times of Israel

  它结合了 地中海国家和中东地区的两种色调,城市的建筑像林立在荒漠之上,是沙土色的白, 城市非常现代。

  而驱车前往不远处的雅法老城时, 地中海沿岸的欧式砖瓦和蓝色铁门,与希腊诸岛有许多相似之处。


  雅法老城。图源/Unplash

  第二大城市海法充满朝气,许多科技公司在此诞生,多数游人都是为了巴哈伊空中花园而来到这座城市。

  它面朝海洋,背靠迦密山, 想象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也不会比它更加华美了。


  △图/作者供图

  不论是否为宗教信徒,耶路撒冷始终是最吸引各国游客的地方。

  它如此神秘,如此厚重,它与其他城市的朝气不同,似乎容纳了完全对立的一切。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写:“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图/Unsplash

  如今,穿着严肃的女兵们腰间带枪,却笑着在日光明媚的耶路撒冷老城广场和游人微笑合影;

  大马士革门通向昔日万千荣耀的大马士革,现在却挤满了卖蔬果的摊位;

  

  △图/unusualtraveler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一街之隔相安无事,朝圣团扛着大十字架,走在耶稣行走的苦路十四道关。

  犹太男子们着西装戴高帽低头面向哭墙,圆顶清真寺仍然在城市的全景中散发着柔和的光。

  

  △图/Unplash

  这个国家在这一路上给了我很多想象与现实的偏差。

  在学习中东历史的时候,戈兰高地总是承载着更多的战火和纷争,承载着整个地区的悲情和荣光。

  它在我们的想象中应该是恢弘的 ,但坐船从加利利湖看过去,它只是一段绵延的矮山丘。

  

  △戈兰高地。图/作者供图

  在耶稣受洗的约旦河,每年接受超过五十万人的朝圣。

  信徒们穿着白色的袍子接受河水洗礼,但树木环绕的受洗处只是狭窄的浅绿色河道,似乎并没有宗教赋予的神圣和崇高。

  巴以隔离墙将两个民族分隔,充满争议,也代表着尖锐的冲突。

  但隔离墙的墙面上面却画满了各种卡通人物,不走近看内容的话, 它们就像一面一面普通的搞笑涂鸦墙,纷争似乎从未发生。

  

  △图/Pinterest

  地中海、死海、约旦河、加利利湖、狭长的铁路,样貌大相径庭的城市,高速两旁的果园,以色列拥有如此多面的风景。

  抛开历史的纷争,抛开宗教的赋予,它等待着游人探索,也等待着一个公正的评价。

  在《旧约》中,上帝对亚伯拉罕说,要将流淌着奶与蜜的迦南赐予以色列人。

  夹在地中海和中东诸国之间的小国,不应该被固化成几个词汇,它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间,和许多国家一样,拥有享誉世界的名胜和山川。

  以色列的厚重、包容、朝气,才是应许之地流淌着的奶与蜜。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