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湖科技小鎮、秋長谷里入展 “鏡頭下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主題攝影展廣州開幕

2019-11-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出席摄影展的嘉宾合影
 
  【香港商報訊】黃裕勇報道“鏡頭下的灣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主題攝影巡展,26日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開幕,40位粵港兩地攝影師的采風佳作也在展覽中呈現,其中碧桂園布局大灣區的眾多項目入選,而攝影大師鏡頭里的潼湖科技小鎮、秋長谷里則以別樣的精彩,詮釋了碧桂園在科技轉型及鄉村振興上的別樣精彩。
 
  300幅佳作展現“人文灣區”之美
 
  本次“鏡頭下的灣區”主題攝影巡展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單位指導,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香港心連大地攝影會、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碧桂園集團等單位大力支持。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英东集团主席霍震霆参观摄影展
 
  本次展覽共征集到粵港澳大灣區攝影作品兩千余幅,最終由粵港兩地專家評審精選出300余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展示。覽聚焦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共分為采風拍攝、作品征集、作品巡展三部分。
 
部分入选图片 潼湖科技小镇-王达毅摄
 
  本次展覽參展作品分城市建設、文化內涵、鄉村振興、科技與人文四大部分,表現廣東(9市)及香港回歸22年來、澳門回歸20年來,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成就,通過個人、群體、家庭、村莊、街道、社區、城鎮、區域、行業等角度切入,既有關注重大事件、標志工程等宏大題材,也有聚焦社會人文、日常生活等微觀場景,創作深入,主題鮮明,手法新穎,能做到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呈現工藝精湛。
 
部分入选图片 秋长谷里-张敏瑜摄
 
  在作品選擇上則結合《規劃綱要》對大灣區11個城市的不同定位,選取相應作品以展現灣區城市的各美其美與多元氣質。廣州的攝影作品既有國際化大都市的繁華又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中山的攝影作品則反映其孫中山歷史文化資源及和美宜居的城市特質;香港的攝影作品側重國際金融中心的包羅萬象,澳門則反映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其中,廣州中軸線的變遷、澳門最后一場賽狗比賽、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之一且消失不見的香港啟德機場、由78歲香港攝影師劉冠騰拍攝的60年代香港老街等作品都一一呈現。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姜亞兵在致辭中表示,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有著不可分割的地緣與文化血脈,本次展覽以攝影作品為媒介,以巡展為平臺,向海內外講述灣區故事,展示灣區人文特色,傳遞灣區精神風貌,將有助于加深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增強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
 
  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文化同根,有著不可分割的地緣與文化血脈。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在致辭時表示,先父有一個「南沙夢」,八十年代,就大力開發南沙,先父和整個家族在南沙傾注了大量的財力和心血。很高興在這次展覽中,也看到展現南沙發展的照片。如今,南沙不僅是國家級新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城市副中心,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對外門戶,早已走上創新的科技之路,成為廣州乃至整個灣區發展的引擎。
 
  “從粵劇到電影,從文學到音樂,從政府到民間,從個人到高校,從學者到青年,從內容到產業……文化融通正當時”,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在致辭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在區域地理、文化淵源、人文精神、風俗習慣上同氣連枝、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構成了我們血脈相連的文化根基。
 
  在歷史長河中,影像是時代最生動的記錄,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吳秋北在參觀了圖片展后,真切地感受到祖國奔騰向前的步伐,他表示,比肩世界三大灣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里,有著開放、活力、時尚的魅力,經濟、文化、藝術、生活等多元交融,感謝攝影家們用飽滿的鏡頭語言拍下了永恒瞬間,梳理出9+2城市的發展,記錄下各個城市波瀾壯闊的變遷。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覽廣州站將持續到12月1日,巡展第二站將于12月17日至23日在中山美術館舉辦,展覽還將于2020年移師香港。
 
 
 
  “秋長谷里”--碧桂園鄉村振興匠心之作
 
  為了使“鏡頭下的灣區”展覽作品以更充實豐富的形態呈現,加強粵港兩地攝影師交流互動,主辦方還組織兩場采風拍攝活動,以不同視角記錄大灣區的活力與魅力,由惠州惠陽區政府與碧桂園共同打造的“鳳悅·秋長谷里”給攝影師們留下深刻印象,“秋水長煙處,疑是故人來”在鏡頭中流淌。
 
  近年來碧桂園依托自身豐富資源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已經在大灣區落地多個鄉村振興項目,位于惠州惠陽秋長的茶園村的“秋長谷里”,無疑是其中的代表項目。
 
  秋長鎮位于惠州市惠陽區中南部,面積約145平方公里。東南與淡水連接,西南與深圳市龍崗區、坪山區相連,北部與新圩鎮、永湖鎮接壤。秋長是建國后,從秋溪鄉、長興鄉兩地的名字取其首字而成,這就是秋長這一美名的由來。這里素有“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紅色傳承”美譽的秋長鎮,是集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與華僑文化 為一體的文化名鎮。
 
  鳳悅文旅在惠州首個文旅項目
 
  鳳悅·秋長谷里,是碧桂園在惠州的匠心打造的鄉村文旅之作,是由客家圍屋松喬樓改造而成。松喬樓建造者是沙坑葉氏四世祖葉國梓先生。圍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1753年),是秋長鎮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客家圍屋。
 
  正如林徽因所說,“建筑是時代和環境的寫照”。項目保存古松喬樓完整的建筑格局,整個松喬樓座東北向西南,由半月池、禾坪、堂屋、橫屋、角樓、圍攏等組成。圍屋整體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圍,呈方形結構。在設計上將傳統文化、古老建筑與自然生態相融,用藝術的手法呈現古院新趣。
 
  碧桂園在茶園村中,重點圍繞當地古建筑群精心改造,進而發展文旅業態,如今茶園村這個“空心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不僅充分保留了客家村落文化,還植入客家文化體驗、精品野奢民宿、親子田園互動等多種文旅業態。
 
  茶園村的巨變,給當地的村民帶來了就業的機會,村民與碧桂園合作還可以獲得房屋、土地租金,項目開業運營后還能分紅。
 
  鳳悅·秋長谷里作為鳳悅文旅在惠州的首個文旅項目,依托著秋長深厚的文化底蘊,鳳悅文旅帶著鄉村振興的使命,將自然、文化與旅游融合的新方式,為秋長打造專屬的鄉村文旅名片,續寫著“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紅色傳承”的文化故事。
 
  鳳悅文旅作為惠州全域旅游的先行者將繼續深耕惠州惠陽,以文旅融合、村企合作的新方式,為這片美麗的鄉村大地注入新的生命力,讓鄉村振興、讓文化傳承、讓村民受益。
 
 
 
  潼湖科技小鎮“黑科技”見證碧桂園科技轉型
 
  無人駕駛車、智能機器人、無人機巡防…滿滿的“黑科技”讓攝影師們眼前一亮。在碧桂園從“傳統房地產商”轉變為“高科技企業或者智慧產城運營服務商”過程中,潼湖科技小鎮無疑是突出代表。
 
  潼湖科技小鎮坐落于廣袤無垠、煙波浩渺、鷺鳥紛飛的潼湖濕地旁,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內。潼湖濕地位于惠州市仲愷高新區西部,西鄰東莞,北連東江,是廣東省最大、最典型的內陸淡水湖泊濕地,總面積約55.5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湖泊面積約30平方公里。
 
  2016年8月,碧桂園正式發布“產城融合戰略”,其構想是要建造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通過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的發展路徑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宜業宜居之城。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碧桂園產城融合戰略漸入佳境,截至目前,已與碧桂園達成合作意向的產業資源超過2000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強72家、中國500強119家、龍頭企業485家、上市公司479家。
 
  作為廣東省2019年重點建設項目,潼湖科技小鎮以實體化產業服務和小鎮運營為目標,以場景應用為依托,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將打造一個科技、高效、生態一體化的小鎮。
 
  目前,潼湖科技小鎮第一期開園總面積為21萬平方米,今年11月18日,深圳市優米未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優米未科技)正式入駐潼湖科技小鎮,并在3號產業樓舉行揭牌儀式。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表示,潼湖科技小鎮聚焦引進物聯網、智能控制、電商等三大產業鏈條,已有40多家企業簽約,包括9家上市公司和2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11家企業已經入駐辦公,另有12家企業陸續入駐,預計年底會達到入駐的高峰,且將有1000多人在內部工作和生活。
 
  潼湖科技小鎮的目標是在未來的在兩年內,導入5000名高科技人才、引進70家企業;在五年后,將導入40000名高科技人才、引進400家企業;在八年后,將導入150000名高科技人才、引進1600家企業;最終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具備國際影響力,成為全球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的創新高地。
 
  香港攝影師體驗潼湖科技小鎮后,對內地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性表示羨慕,兩地攝影師就未來的智能生活交流意見。香港心連大地攝影會會長陳俊濠表示:“采風拍攝可以讓香港攝影師實地感受內地的快速發展,從而用相機鏡頭展示給公眾。各地攝影師聯合釆風有助于交流切磋,而跨區聯展也需要兩地通力合作,這是真正的推動與融合,其意義是十分深遠。”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