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關乎全球經濟

2020-02-26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筆者2月11日在《香港商報》刊文《病毒黑天鵝的三波衝擊》,文中提及現時投資市場「完全未反映這波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嚴重衝擊」,估計「從2月底到3月起,當春節期間的經營數字逐漸公布,大家可能才要面對殘忍的數字」。本文執筆時剛踏入2月下旬,一些反映新冠病毒對實體經濟衝擊的數字才逐漸浮現。

  產業鏈衝擊逐漸浮現

  首先是對內地實體經濟的影響。外電2月20日的消息指,內地煉油廠當周原油加工量是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較去年下半年銳減25%。OAG Aviation Worldwide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周國際航班的座位數降幅達八成。新華社則報道,1月25日至2月18日的春節節後春運25天,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4248萬人,按年下降84%。這些都是最為客觀的數字,反映內地經濟活動在2月份的斷崖式下跌。餐飲、消費、旅遊、娛樂等人流聚集性行業,在整個2月份可謂處於「休克」狀態。

  其次是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金融時報》援引印度最大製藥企業之一Cipla管理層的話,指中國生產的抗生素、鎮痛劑和抗HIV病毒等藥物是全球供應鏈關鍵成分,失去了中國的產業鏈,估計全球多數藥企的庫存將在2月底耗盡。「共同社」就指日本的服裝企業在華生產停頓,可能令3月至4月的春夏衣物出現供貨不足。更不要說汽車、手機等產業鏈較長的行業,預料中國2月份的停工對全球造成的衝擊,將會在三四月份逐漸顯現。也就是說,一次性停工不單令到工廠的營業額減少,連帶後續的一系列批發、零售、展覽等經濟活動,都會受到後續衝擊,而由於產業鏈有庫存緩衝,相關衝擊會延後一兩個月才會反映出來。

  復工復產關鍵期到來

  再次是對中資企業信貸環境的影響。日本金融廳已經對當地銀行進行緊急調查,關注日本的銀行對中國企業的借貸可能變成壞帳。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則擔憂,甘肅等地一些高度依賴外部融資償付債務的公路企業,將面臨顯著流動性風險。

  總而言之,停工1個月是非常長的時間,不是每一家企業都像本港的大企業一樣坐擁大量現金儲備,內地的房地產、公路、航空等企業一向槓桿較高,也沒有人會預計任何企業會突然間現金流歸零。因此,自從2月中以來,內地政府已經高度重視復工復產,其重視程度甚至不亞於對疫情的防控。因為當2月底「埋單」計數時,大部分企業必須醜婦見家翁。如果到2月底,整體復工、復產和復市能夠做到八成水平,還能說2月的停產只是「一次性事件」,市場已快速恢復。相反,如果內地產業鏈和市場仍是半癱瘓狀態,唯恐國際評級機構和投資者情緒將變得悲觀,那麼疫情帶來的次生衝擊將更為嚴重。

  美國人感歎,中國人這波抗疫操作的措施之雷厲風行,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但與此同時,整條產業鏈和市場的瞬間停擺,恐怕也是從未有過的。內地傳媒20日報道,富士康鄭州工廠返廠的人數仍不足1000人,企業要以3000元人民幣獎金鼓勵員工復工。連大企業尚且如此,中小企業的復工相信更不容樂觀。因此2月底之前,既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也是經濟上拼復工、復市的關鍵期。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