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令制裁国际刑事法庭

2020-06-12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美国总统特朗普。中新社

  【香港商报网讯】当地时间6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对国际刑事法庭实施制裁的行政令,原因是国际刑事法庭正在对美军在阿富汗涉嫌的战争罪行进行调查。只要是未经美国许可、直接参与调查美国军队和情报官员在阿富汗可能犯下的战争罪行的工作人员,都将受到制裁和限制。

  该行政命令授权美国国务卿与财政部长协商,对直接参与「调查、骚扰或拘留美国人员」的国际刑事法院雇员在美国管辖範围内之金融资产进行冻结。该命令还授权美国国务卿阻止参与调查的国际刑事法院雇员及其家人进入美国。

  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凯莉·麦克纳尼在一份声明中称:「尽管美国和盟友多次要求国际刑事法庭进行改革,但是法庭毫无动作,继续在政治动机的驱使下发动针对美国和美国盟友(包括以色列)的调查。」

  她在声明中称,「有敌对国家在操纵国际刑事法庭,鼓励它发起针对美国的诉讼」,并且指责法庭高层存在腐败问题。

  欧盟「声援」国际刑事法院

  对此,欧盟第一时间「声援」国际刑事法院,对美国制裁举动表示严重关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当日在视频记者会上表示,欧盟是国际刑事法院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对美国政府决意制裁国际刑事法院职员表示严重关切。

  博雷利指由於刚刚获悉「这个非常糟糕的消息」,自己尚需时间了解更多情况,但肯定可以重申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支持,因为国际刑事法院对於控诉最严重的国际罪行至关重要,也是推动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一方,「必须得到所有国家的尊重和支持」。

  目前,国际刑事法院尚未对美方制裁举动做出回应。博雷利表示,6月15日欧盟将召开成员国外长会,届时将正式回应此事,但他想先重申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支持。

  据了解,2017年,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法图·本苏达宣布经初步研究,有证据表明阿富汗武装冲突期间出现战争罪、反人类罪等罪行,为此她将申请启动调查;今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上诉分庭一致决定授权本苏达开始调查阿富汗武装冲突期间的被指控罪行。

  对此美国政府强烈不满并发起制裁。去年4月,国际刑事法院确认本苏达的赴美签证被美国政府吊销,波及本苏达赴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包括向安理会通报情况;1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後,美国政府可据此冻结国际刑事法院职员在美资产,还可禁止这些职员及其家属入境美国;此外,美国政府还威胁在美起诉国际刑事法院。

  据悉,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成立於2002年,负责起诉审理战争罪、反人类罪和其他种族灭绝犯罪,以使得触犯以上国际罪行的人士接受国际司法处理。该法院拥有123个承认其管辖权的缔约国。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早前已表示愿意继续对美国军人进行调查,并於今年早些时候发起了对美方的调查。

[责任编辑:蒋璐]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